判断一个企业的**模式“质量”好坏,*直观的指标是看他们的现金流。并且不仅仅是看他们的现金流量表,更重要的是分析其现金流模式。
**条判断标准:一种**模式所内在规定的资产周转率快慢
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面对这个公式,平庸的经营者看重**个因子,想方设法提高 “销售利润率”,而**企业家则更看重第二个因子——资产周转率。张瑞敏认为,比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指标是现金流。海尔营运资金周转天数可以达到负的十天。
事实上,资产周转率的高低,不只是一个重视与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而是在设计和选择企业**模式的时候就内在的决定了的。并且,**模式中现金流模式的细微差别,就可能造成企业截然不同的命运。早年广东省曾经有两个非常相似的农业**企业,一个是温氏养鸡,一个长清水果场,他们采用的都是“公司+农户”的基本模式,都曾被作为先进典型加以**。但是他们的**模式设计有着细微的不同。温氏养鸡设计的**模式是在养殖户购买统一供应的鸡苗、饲料、防疫服务之前,每一只鸡要先交纳5元*的押金,如果筹集资金困难,温氏可以提供担保,由银行提供贷款。在养殖户完成养殖过程之后,委托温氏销售成鸡,销售收入用以补偿预付款之后,扣除鸡苗、饲料、防疫服务等项费用,所得利润温氏与养殖户五五分成。这种**模式设计的好处是温氏始终拥有宽裕的现金,而且在鸡苗、饲料、防疫服务发生之前就已经收回大部分或者全部成本,其资金周转就可以出现负值。同样是农业**企业的长青水果场则采取了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服务,垫付统一供应的种苗、化肥、农药等款项,在水果收获后水果场统一为农户销售水果,并以销售收入抵扣垫付的款项,利润双方分成。这种**模式设计的*大弊端是需要大量早期现金投入,而且容易出现难以收回的投入。长青水果场在投入大量垫付资金之后,当水果成熟季节,大量优质水果吸引了很多客商上门收购,种植户为高价格所诱惑,会把优质水果卖给上门收购的水果商,而把劣质水果交由水果场代销。很自然,多年之后的今天,温氏已经成长为一个百亿级的企业,长青水果场则早已消失。
稍作分析就发现,能够把资金周转天数带向负值(同时也是资产周转率很快)的**模式,可以让企业发展不受自有资金制约,也不用大量向银行借款,可以放手快速拓展业务;这种**模式也内在地降低了信用风险,由于没有赊销账款管理的负担,其管理成本也会较低。两种不同的**模式设计,并不需要等待*终的经营成果呈现,仅从其现金流模式就可以预测采取不同**模式的企业的命运。
第二条判断标准:现金流是否稳定与可持续
*好的生意不是一次性赚**多的生意,而是可以持续、稳定赚*的生意。这也是不少企业经营者的一大思维盲点,因为经营者很容易被某一笔生意的高利润率所吸引,为更加直观的销售利润率所吸引。而追逐高利润往往会把企业引入那些需求极端不稳定,甚至是一次性的、不可持续的经营领域。
也有一个对比案例能够说明这一点。在北方某个县,差不多同时创建了两家农药制剂企业,一家生产杀虫剂,一家生产除草剂。当时杀虫剂的利润率是很高的产品,很多品种利润率在50%以上,但杀虫剂的需求是受每年的虫情制约的,而虫情发生规律是极难掌握的,在杀虫剂生产企业看来,基本上就是没有规律可循。而且,杀虫剂也不能按需生产,因为虫情发生是突发性的,不事先进行杀虫剂储备,虫情爆发的时候是无法应付的,虫情不像其他能够人为控制的需求,可以按需定制并让客户等待一定时间。因此,每年决策不同杀虫剂品种的生产量,就变成了一场场赌博。有的年头会赌对了,企业会赚的盆满钵满;有的年头看不准,就会亏得一塌糊涂。而除草剂则与杀虫剂不同,除草剂是在作物种植的同时施用的,也就说,用药的时候农田里并没有杂草出现,用药是预防性的。这就不存在根据草害发生情况用药多少不同的问题,并且事实上杂草发生是稳定而有规律的,不像虫害那样突然爆发。这样,两家差不多同时建立起来的,同属农药制剂生产领域的企业,生产杀虫剂的那家企业是饥一顿饱一顿,生产除草剂的那家企业则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就如同人一样,饥一顿饱一顿的人是不会很健康的,而不见得吃多好但能顿顿饱的人,身体则不会差。十年之后,做除草剂的企业年营收过亿元,而做杀虫剂的企业则处于半停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