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康氏家族的用人智慧

2014-12-30来源 : 互联网

一 用人唯贤,不论亲疏

企业管理康氏家族的用人智慧,中国古代有养士之风,康家也集聚了一批饱学之士和经济奇才。传说康应魁手下有“四大朝臣、八大金刚、三十二护卫”,即他有四个老相公(相公是旧时对有成就年轻男人的尊称)、八个大相公、三十二个相公,还有许多小相公。那么,康家是如何使用和激励这些人的呢?

善于用人是康家事业辉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康氏商业集团中,员工和**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是师傅与徒弟、**和伙计的关系。这些徒弟、伙计又大多是康家同宗、同族或同乡之人,相对外人而言,知根知底,自然更令康家放心。

如帮助康应魁拿下清军十年棉花和布匹供应大单的西安栈房的大相公,就是康应魁的同宗。康应魁原派人在西安建立栈房经营棉布、绸缎、棉花等生意。负责人是康应魁本家远门的一个兄弟,人称“康大相公”。他善于辞辩,交际能力**,把西安的生意打理得红红**。适逢白莲教声势浩大,朝廷下令围剿,十数万清军集结川陕。康大相公听说军队急需大量棉花、布匹,就在康应魁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与陕西巡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终拿下了**军需棉花和布匹的特权。

康家选人,要求德才兼备,*先重德。因为只有品德高尚、忠厚诚信的人,才能在商业经营中“铢两不私”,才能与人坦诚相处,从而做到上下同欲,配合默契,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在重德的同时,也很重视能力,尤其在需要技术的行业,为在竞争中获胜,康家往往冲破传统,破格提拔和任用一些人员,让他们放手从事经营活动。

受康应魁聘请管理航运的大相公石三是孟津人,其祖上是舵工,历经河涛风险,早年父母葬身黄河,他流落到康店,给康家当长工。当时康店的寿圣禅寺里,住着少林寺高僧。康应魁为保护庄园安全,让儿子和一些少壮长工在禅寺学艺。石三专心致志,刻苦学习,几年时间便学得一身过硬功夫。康应魁很喜欢他,选他做跟从护卫,每逢外出会客、办事总带着他。随着康家船只和船员增加,各船上缴的利润差距大,管理难度大。康应魁慧眼识才,破格提拔石三和其他几个人建成了航运**机构——康家船行,统一调配各船人员、货物,协调各种关系。石三出任船行**后,提出“不惹事、不怕事、聚大帮、联小帮”的方针,号令各船严格执行。石三亲自押运货物,到各码头停靠时上岸拜码头,结交江湖朋友。既做到了船行内部的和谐一致和**执行,也恰当处理与各商帮和江湖人士的关系,使得康家船行在六河之上畅行无阻。

二 严格选聘,谨慎任用

要贯彻执行康家的商业理念,招聘环节尤为重要。只有**所聘人员符合自身文化的要求,能尽快融入到组织中,才能**组织文化的永续传承。康氏家族虽然没有组织文化的概念,但却懂得招募认同自身商业理念的人员,而不仅仅是**的人员。

康家在选拔人员时,都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磨练心智、培养经商技巧,使他们熟悉业务流程,并沿着组织层次逐级发展。在整个任用过程中,对员工的考察(尤其是品格和才能)从不中断。

康家还把因用人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加以记载,告诉后人如果在人员任用时草率行事,将很有可能导致业务失败。

清末康家失去*额利润的航运业务,就是因为疏于考核,用人不当造成的。大河沉船使康家失去了从事航运**的能力,漕运业务的停止,使得康家的收入大大减少。但是这种严重到近乎惨烈的后果是有机会避免,或者使受损程度减少到*小的,之所以弄到这个地步,都是因为用人不当。捻军失败后,当时被官府和官军凿沉和焚烧的船只,只要持有效凭证,就可领取一些补偿。更为重要的是可据此把船打捞上来进行修复,重新投入运营。由于那时康道兴已殁,当家人康无逸又正在病中,就派人去交涉,由于派去的人办事能力差,延误了*好时机,使康家失去了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三 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长期以来,康家始终把“信”看做为人处世之本,一是信守承诺,履诺践约;二是人际之间的互信。表现在用人方面,就是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知人善任。*先要相信下属的忠诚和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第二,当下属工作出问题时,上司要勇担责任;第三,要敢用那些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在整个康家历史上,家族把这些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康家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分设了很多栈房(相当于分公司),栈房分高、中、低三级,高级栈房设在重要城市和黄河大码头上,如西安府、开封府、济南府等。在经营上,采用“以点连面,长藤结瓜,相公负责,栈栈开花”的模式。把这么多栈房以及纷繁复杂的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其根本就是 “相公制”。

康家打破传统的宗亲管理或家族管理栈房、田地的办法,从社会上挑选适应管理各种项目的人选,根据能力将其分别安排职位。以老相公(总管)为*,老相公对康家的当家人负全责。老相公之下设四大相公,分工明确,管理内外事务。其中对外事务又分别由三个大相公负责河南、山东和陕西。分区负责的大相公之下设相公(各栈房负责人),之下又设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勤杂人员)。正是由于康家对员工们的充分信任,确保他们层层负责、栈栈开花,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才能,才使康家的财富如众泉汇流,滚滚而来。这种管理方式牢牢地把千里之外的资产掌控在自己手中,就像现在的事业部制一样,收放自如。康家经过艰难探索,开创了庞大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先河。

四 重视教育,侧重发展

在康氏商业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目标,这得益于康家合理的职业生涯安排,员工可据此设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栈房的管理人员,就是沿着相公、小相公、大相公、老相公的职业路径逐步晋升的。这样,康家的员工都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在业务和素质提升上都会有的放矢。

注重人才培育是康家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康家形成了一整套培养后人修养和能力的方法。一个偌大商业组织和家族的**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更需要具有**家族变革的魄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所以,康家在培育后代时,尤重提升这几方面的素质。

康家历代都推崇儒家文化,讲求忠孝节义,这也体现在其处处悬挂的匾额、楹联上。在康百万庄园中,励志、明理和教人修身养性的楹联比比皆是,为后代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克慎厥猷院的对联“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花楼重辉院的对联“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等就是这种理念的真实写照。“致中和”、“居贵敬”、“行贵简”、“端洁退让”等,都体现了不事张扬、处变不惊、博大宽容的精神。这些匾额楹联时时刻刻都在告诫康家后代要把读书、行善、谨慎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康应魁一直要求儿子读书不为做官,而是提高**家族的能力。他很早就让儿子涉足生意,让他们独立经营;如果连续三年赔,就扫地出门,给十亩地,和老家脱离关系。这样做主要是从长远考虑,为了对得起祖先,不断送康家基业。康家还特别注重勤俭和乐善教育,培养基本品质。俭即勤俭为本,耕读传家。善即乐善好施,欲取先予。康家重视慈善,以公益为手段,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灾民,被称为“大善人”,赢得了民心和朝廷的赞赏。良好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形象反过来又促进其商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如今,悬挂于门前“一门里”、“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德懋行芳”(《船山史论》)等匾额仍在昭示着其功绩。正是由于康家历代重视子女教育,才使得康家后继有人,百万家业得以传承。

五 以人为本,区别激励

康家注重与管理层人员的交流,了解员工的想法,为他们解决困难。所以,从老相公到伙计都忠于康家,奉献在康家。

逮振汉曾在康家船队做管理,在工作若干年之后,置买几顷地,盖了一座豪华庄子。临路是座高大的临街房、厢房、过厅,过厅后面是厢房,庄子的构造和康百万庄园建筑是一样的,作为船队管理人员的收入丰厚可见一斑。

康家尊重为康家干活的人胜过自家人,给他们以归属感。自从康绍敬开始用船做买卖,康家的水上生意就不断兴旺。康家明白,没有船工的辛勤劳做,自己的收入便没有**。于是传下规矩,只要船从外回来,掌柜的都要亲自到河边迎接。这让船员很受感动。

康家规定,一般情况下,家里人不能吃纯白面馍,都要掺些粗粮面(过节或有病者例外)。纯白面馍用来招待出力人和客人,比如水手和长短工。这告诫康家后代,任何收益都来之不易,都靠辛勤劳动换来。这规矩在康家传了好几代,感动了代代长短工。康家尊重所有员工,不仅按时发放工资、福利,还关心其生养死葬和婚姻大事,使所有对康家有贡献的人都终身有靠。

康氏家族的辉煌,既有历史的机遇和人为的努力,又有文化方面的因素,更有历代康家卓越的用人智慧。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康家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唯留庄园供后人瞻仰回味。

标签: 企业管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