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国品牌之殇

2014-12-16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管理****之殇,2008年大灾现大爱,网络喊出“**王老吉(红罐)”,不想,几年后竟一语成谶。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在*大的利益面前,表现出来的不是合作共赢、双利双收,而只看到手中有无、眼前多少。广药集团旧账新算,扯出2000年协议之后的协议皆违法的大道理,并得到仲裁支持,要索赔2010协议期后加多宝非法所得75亿元之*;加多宝亦没有坐以待毙,提出上诉,上诉期间,仲裁结果不得执行,时间换空间,广药集团不能得品牌已有之利,加多宝却趁机换标补**场。于是,一时间市场上竟真的不见王老吉(红罐)。

企业是国之竞争力,品牌是企业之竞争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连续创出世界之*。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却并不与国力相称。2011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国内地有61家企业上榜,绝大部分是基于中国*大内需的资源类的企业。中国企业在18个行业中没有企业上榜。

****出路何在,当先审视问题何在。

一、深陷重门,无品难立

树立品牌大致有两大关键——内核与传播。不管是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本身的功能和效用,或者说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一定是品牌成功的根本,即内核。传播是品牌内核与消费者交流的手段或策略,建立在内核基础之上,同时使品牌内核得以赢得消费者的心智空间。没有内核,品牌无以依托;没有传播,品牌无以广布。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酿酒小肆自豪于品质,不屑于阿谀顾客,却也能名声在外。原因之一在于短缺经济,供不应求;原因之二在于手工作坊,能力有限;原因之三,*重要的是重视质量,没有这一点,上述两个原因也失去了支撑点。所以,中国企业注重内核的经营理念由来已久。品牌传播的技巧在中国大抵是舶来品。现代营销思想进入中国不过三、四十年的光景,中国企业整体地重视品牌传播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不过,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国企业品牌传播意识提升了,品牌传播策略纯熟了,注重品质的传统观念却淡化了,以至于靠品牌传播成名的企业多了,因品质事故困扰甚至没落的企业也多了。

蒙牛乳业曾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从航天员专用牛奶、**女声,到春晚植入、央视标王,再到率先提升牛奶档次推出特伦苏,一系列的品牌动作堪称经典。蒙牛也因其大手笔的品牌传播投入,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名利双收。然而,这样完美的品牌传播背后,蒙牛却丢掉了它的内核:三聚氰胺事件未能幸免,“诽谤门”失理丢人为什么都是蒙牛?中粮集团全面接手蒙牛后,从战略上提出,放缓速度,提升质量,实乃明智之举。中国民族品牌很脆弱,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欲速则不达”。

双汇“蛆虫门”、喜之郎“果冻门”、三全“细菌门”、服装“造假门”、万科“地板门”放眼当前中国市场,产品质量问题已令消费者草木皆兵、怨声载道,吃喝住行无一幸免。惶恐至此,哪里还有信任可言。产品无有产品之功效,企业不能尽企业之职责,品牌会是什么样的品牌呢?

二、卑躬屈膝,鸟尽弓藏

因合资而成长是企业发展的捷径。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东风汽车、上海汽车和中国一汽都与各大汽车强企展开了合作,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升了产品品质,树立了企业形象。近两年,这些汽车企业在生产合资品牌的基础上,相继推出自主品牌,由于有了合资的基础,其自主品牌起点较奇瑞、吉利等完全自主企业要高,并得到了市场较好的反响。这便是合资成就品牌的路径,基础——合资——提升——自主。合资如同睦邻交往,整个过程不卑不亢,平等互利。但并非所有的合资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因合资不善而麻烦不断、风光不再者甚众。

娃哈哈与达能品牌之争如在眼前。当年势弱时的一纸协约,险些成为失去多年苦心经营品牌之陷阱。细心人应该看到,曾经一段时间,“爽歪歪”、“乳娃娃”等广告在刻意弱化“娃哈哈”,宗庆后已然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那时的他该是怎样的心酸。同为水饮料的领军品牌,同样是与达能的合资,乐百氏的结局就更加令人扼腕,在市场上已经鲜能见到,在经销商处已经沦为搭赠品。中国民族可乐曾经的骄傲——天府可乐,海外设厂,成功进入美国、日本等市场,未来不可限量,与百事的合资也可谓强强联手、众望所归。可惜,如今天府可乐几乎消失了。合资后的市场运作,天府方犯下了致命错误,眼看着市场被替代却无所作为。到如今,市场已经没有了,想起追讨秘方,追讨商标,为时已晚。还有多少历历在目的民族品牌,活力28、熊猫、浪奇、美加净、孔雀、乐凯、小护士你们都到哪里去了?

市场上刀来枪往,失败多因能耐不够;与人合伙,失败却往往是被算计了。许多中国企业成长的很好,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牌,甚至成为****的代表,说明本身是有能耐的,但是就是他们在与国外企业合资后,品牌影响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殆尽。不能不说,改革开放开阔了中国企业的眼界,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技能,但尚未改变中国开放之诚意引来的鱼龙混杂现状。诚心来中国谋发展的有,趁乱来中国摸鱼的也有。控股合资——置换自主品牌而代之以外资品牌——强力进攻挤压市场赢得市场份额——同类自主品牌遭殃——垄断价格盈利。这是恶意合资的模式。利用国内企业盲目媚外的弱势心理,假借外来和尚的优势,披着合资的外衣,掌控中国发展良好的优质品牌,权力到手后,一改合资前的诚恳和善意,利用****已有的胜利成果,扶植合资品牌,甚至外资品牌,待到合资品牌大旗扯起,原有****已然奄奄一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笔者无意诋毁所有的外资进入,许多****的惨剧却时刻印证着部分外资的佛口蛇心。三十多年的磨炼,****需要的时间足够了,鲜血染红的征袍应当代代相传,时时警醒,才足以告慰那些在与外企合资的博弈中倒下的先驱们!

标签: 企业管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