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忽视原创苹果落地

2014-12-15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管理忽视原创苹果落地,1996年,当年届54岁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重返苹果时,人们几乎都要忘掉“Apple”这个名字了。但乔布斯一系列的创新使苹果重新走到了时代的前头。2011年,苹果击败**石油公司美孚,以3500多亿美元身价成为**市值*高的公司。乔布斯因此获得“IT行业*伟大创新者”的美誉。

2012年,高层动荡、股价下挫、市值缩水、市场份额大幅下跌、加上供应链系统上隐现的重重危机以及iPhone5在设计上可能存在的种种隐患苹果正在上演一种后乔布斯时代的危机。*要命的,来自Strategy Analytics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手机用户对购买苹果iPhone的兴趣正在下降,这是iPhone手机*次出现下降的情况。

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到了地上,那是地心引力的作用。对于苹果而言,一个压根就忽视原创,忽略研发,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能蹦得很高是一回事,但能走得很远则是另一回事。

苹果犯了方向路线错误

光是创新这一个词,应用到企业上,就有市场、产品、技术、管理、人才、机制、体制创新等概念和范畴。那么在企业创新诸环节里,哪一个*关键?

答案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可以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中心。可惜的是,苹果公司所做的既不是科技创新,也不是技术创新。相对于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苹果在基础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很少。事实上,无论iPod、iPhone、iPad,其核心技术很少是由苹果自己开发的。

苹果的*到之处,亦即乔布斯式新理念的核心是“用户体验”——集中精力改进既有技术,使其变得更好用、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这是一种基于要素的技术手段创新,即将某种技术嵌入产品,产生新的应用效果。例如苹果产品的制胜利器之一触摸屏技术,20世纪70年代即已**,并且早就在自动取款机上得到应用。苹果改进和应用了这项技术,把它变成了手机和电脑用户一种新的使用习惯。

苹果创新的属性——技术应用——属于技术创新里面的*低档次。既然是应用,苹果可以,别人也能。苹果做不到的,别人也可以先于它做到。如果有谁真的做到了,苹果就被超越了。

基础研究、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这几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词汇,是一个国家、一家公司、一个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所在。谁在这上面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谁就能获得可持续创新的原始驱动力。相反,则总有一天要落下马来,无论原来跑得多快和飞得多高。

瑕不掩瑜。在新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苹果公司的伟大之处,是它准确地捕捉到了新时代里新新顾客对于新技术革命的崇拜,它甚至将这场革命中*精华的技术成果“浓缩”到一部手机上,将“手持终端”这个概念做成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使“果粉”的美梦成真。

但是,创新与原创,是两个概念。波音飞机,连发动机都外包生产,就像苹果一样,没有一间厂房半个工人。“虚拟”的组织,扁平化的结构,堪称新经济的翘楚。但是,波音公司拥有核心技术,而苹果混身上下全是别人。即使融合了尖端科技、时尚元素和顾客心理,苹果在核心技术层面其实与富士康“组装”的性质是一样的。

乔布斯的“创新型”误区

苹果,原来是非常重视原创的。由乔布斯领导研发的世界上*先进的个人电脑“麦金托什”,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IBM-PC机。只是因为市场创新不如对手,导致新产品销售不佳。急功近利的董事会将创始人乔布斯扫地出门,理由是“此人不切实际地追求技术创新”。

12年后,深刻反思了“麦金托什”失败的教训,重返公司的乔布斯“创新”了观念。乔布斯已经深刻领悟到,技术并不是*重要的东西;一味追求技术领先,技术过于超前,结果往往是消费者难以消化,市场难以接纳。从此,乔布斯将苹果公司拉上了以市场创新为主、IT技术应用为辅的轨道,靠iPhone这个拳头产品获得了空前的市场预期,在使苹果公司走上巅峰的同时,也埋下苹果落地的隐患。

标签: 企业管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