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无为与有为

2014-12-15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管理无为与有为,有人将道家的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称之为无为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无为管理绝非在市场竞争面前的无所作为,而是对管理者的要求:既要严格自律,又必须有所作为。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正当管理。

不为“伸手必被捉”之为

应当承认,作为《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无为的确有清净不作为之意:“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者也。然而被称为道家之渊府的《淮南子》一书的作者“以为不然”,指出那绝非什么事也不干或者“无所谓”。作者历考神农、尧、舜、禹、汤的功业,指出人类社会正是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取得发展的,假如束手无为,别说建立功业,就是维持生存也是不可能的。这同样符合老子关于世界永恒运动的主张。

那么,无为的是什么呢?《淮南子》的界定很明确:“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在正术”。用今天的话来说,无为就是“手莫伸”。当今的一位论者指出,作为五千言中的一个词语,无为的释义就是:勿伪。推而广之,无为管理贵在“无违”、“无伪”与“无妄为”。无论是古人所说的私志、嗜欲还是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伪相,都**不正当;因而可以说,无为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进行不正当管理。

作为一种*国之术,道家的无为之“为”当属职务行为。在企业中,管理者的职务行为以管理的名义得以实施,按照名正言顺的逻辑,那是正当的。然而无为理念的提出则表明,管理者的职务行为虽然以正当的名目出现,但是如果使用了不正当的管理手段,就应当予以克制。正是由于不正当管理手段的客观存在,并且受到人们的唾弃,正当管理才有必要被凸现出来。问题在于,管理者假正当管理之名以售其奸,往往还振振有词。

当然,如果把无为仅仅当做一种善意的劝说或者标签,那也无济于事;只有通过“伸手必被捉”的验证,才能让管理者放弃不正当管理的侥幸。无论是用以欺人还是自欺,不正当管理*终要受到历史直接或者间接的惩罚。

基于正当管理的无不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道家的无为原本建立在“为”的基础之上,“有为”是不言而喻的前提,只不过老子在论述道家的思想时使用的是排除法。管理行为也是一样,剔除了管理手段的不正当因素后,那就是正当管理。正当管理*先来自于内心的确信,无为就是无愧,自信没有不正当之处。管理者只要问心无愧,又经得起历史的拷问,当然可以无不为,直至做出必要的牺牲,否则就是失职。

正当管理同样需要排除一种倾向,那就是不能够“不作为”。当形势需要管理者采取恰当行为的时候,管理者的不作为看起来不会以权谋私,那其实是在“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在正术”的一种软对抗,即在“私志”、“嗜欲”得不到满足时,逃避应尽的责任。

标签: 企业管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