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力铸就华为**,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
踏踏实实搞研发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之为一个企业的生存命脉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浓缩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相机而动,有的放矢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而动,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自我持续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国际化战略中,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了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斩获,如今一路走来,现已成为**主流电信运营商的*佳合作伙伴。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这是低调的任正非带领华为无往不胜的终极秘诀。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国际化非常重要,但不等于说只有在完成技术创新之后才进行国际化。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再进行国际化,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国际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过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是一种相机而动的思维。所以在1996年,华为就尝试走出国门,让国际竞争来促进和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
实际上,华为的技术创新,更多表现在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层面上,主要是在国际企业的技术成果上进行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对于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华为通过购买或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