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国制造的策略新**,*近,笔者和一位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朋友交流,他谈到了企业当前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销售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劳务费用等成本持续上涨,原来****,去年却历史性地出现了亏损!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这位朋友其实提出了一个相当紧迫的命题,即后增长时代,中国制造的出路何在?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生存发展策略?
在这里,*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中国制造企业面对销售增长放缓或负增长时,会马上出现亏损。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制造企业抓住了难得的机遇,收获了规模上的高速成长。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企业慢慢习惯了“高投入、高增长以及粗放管理”的发展模式。在增长速度足够高的条件下,正所谓“一高”遮“百丑”,即高增长掩盖了低效高投入以及粗放管理带来的种种问题。一旦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那么企业经营上的各种问题就会集中**。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期内,中国制造企业优雅地享受了世界产业转移机遇和*大的人口红利(超低劳动力成本),养尊处优惯了,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经营体质脆弱。即粗放管理把企业经营的盈亏平衡点推得高高的,造成**能力差是根本问题。
那么,中国制造企业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唯有快速**企业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经营体质,提升持续**能力。那么,该采取怎样的生存和发展策略呢?具体需要从短期和长远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从短期考虑,策略**应该放在节流改善上,尽快降低企业盈亏平衡点,这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土地、厂房和设备等硬件投资,降低固定成本支出。长期以来,企业家在扩张土地、厂房以及设备规模等方面是缺乏规划甚至是无节制的,造成固定成本支出**不下,这种局面必须马上得到扭转。第二,减少冗员特别是非价值部门冗员,在**员工个人收入增长的同时,着力降低劳务费占销售额的比值。第三,通过针对性的课题改善,有**地减少各项成本支出,如原材料成本、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提高利润率水平。
着眼于长远,策略**应该放在开源经营上,即在提高销售规模和产品附加价值上下功夫,大幅度提升企业**能力。那么该如何开源呢?**,通过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扩张产品毛利率。创新研发是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没有研发就没有未来。第二,有策略有计划地进行信誉累积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也不仅仅是借助媒体宣传得来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流的产品、服务和诚信经营,累积企业信用和品牌美誉度。第三,创新销售模式,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水平,促进产业聚集,实现规模效益。第四,营造浓厚的学习和改善氛围,培育生生不息的精益文化,持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当然,有人会说,中国制造企业除了尽快升级经营管理之外,还可以考虑走转型之路。但实践表明,转型要比升级难得多,需要具备更多的主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