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被放大的成本

2014-11-19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管理被放大的成本,综观2011年CPI走势和影响因素,以猪肉为“元凶”、以食品领跑的物价上涨,一路如“高铁”疾进,很难慢下来。

成本推高物价

物价上涨,普遍的理由或原因是上游材料和费用上涨。煤炭和石油涨价了,电厂原价送电就赔本;动力涨价了,所有物流费用都大增;人力资源价格也上来了,什么产品能不提价;工业产品都涨价,农产品本来利微就只能涨点了。但其中的奥妙还在于细节,到底成本涨了多少,产品涨了多少?

算一笔帐,笔者自己有一家小的文化公司,去年和今年员工工资普遍上调了,去年平均增幅8%,今年平均增幅16%,两年累积公司人力成本因此增加了约25.3%。文化公司人力成本占的比重颇大,占比为27%,笔者的公司人力成本实际增长在总成本中占6.8%。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因这个因素提价,可以提7%左右。写稿中笔者打电话咨询过3位企业家,人力成本的占比有很大的不同,一家钢铁制品企业是1%,一家家具企业是6%,还有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是18%。以官方“中国2010年平均涨薪幅度为12.34%,预测今年将涨12.66%”而论,理论上这3家企业可以因两年的人力成本上升分别上调产品价格0.16%、0.94%和2.81%。何况,价格制定有3大因素:成本、消费者接受度定价和竞争者价格。

商家借机放大成本

但是也有不少企业,趁通货膨胀之机,借口成本增加,超出真实成本占比提高价格,实现趁*打劫,进而把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和价格推高,这在农产品流通中表现尤为突出。有记者调查得知,“*后一公里”的菜价,辣椒在海南收购价平均每公斤13.8元,在北京走完批零环节,价格上涨了14元,批零差价超过80%。因收购价奇低,农民宁愿将菜烂在地里,但农贸市场某些蔬菜的价格却比去年还高。市场上出现了菜农和市民“两头诉苦”的现象。农民从来就不善于从“商”挣*,物价上涨并未使他们受益。学者认为的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中所占权重约1/3,但对近几次物价上涨的“贡献”却达80%左右,这实在与农民无关,主要因素是流通渠道上的部分人在放大成本因素,抬高价格。“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之类的网络热词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

在全国“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原本“暂缓”调价的康师傅控股在被发改委约谈4个月后,终于按捺不住,将原本打算在4月1日的提价行为改在8月1日后落实:桶装面每箱提价2元,每桶终端零售价提价0.3元,涨幅在10%左右。

标签: 企业管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