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文化十大纲领

2014-11-17来源 : 互联网

幸福文化**纲领,如何孕育理念上的幸福感?一般意义上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本文拟深入、具体地探讨一个纲领性的框架,以求将实践引向深入。

一、从物本化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变

人本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人的生命成本*小化、幸福满足*大化的学说。幸福是人类**有理性的**目的,而人本经济学就是解决有限生命成本约束条件下的幸福满足*大化的问题。因此,从真正的物化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化,是幸福管理的真正内涵。

(一)改革开放带来***大化,精神世界仍在物本时代

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时代,实际上是一个物本时代。人们将挣*放在**位。在追求***大化的过程中,人们忽视了精神幸福。**虽然增加了,但人并没有感到愉悦。走不出这种困惑,就难有幸福可言。这种现象需要人们尽快调整发展目标,在追求***大化的同时,也应使精神幸福*大化。这就需要从精神层面尽快脱离物本时代,向人本化管理方向转变。

(二)不应以牺牲精神幸福换取物质***大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以***大化为目标的现代化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虽然创造了巨大**,但幸福并未增长。因此,加速经济增长并不值得我们为之作出巨大牺牲,尤其是不应该牺牲*重要的幸福源泉,即人际关系的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在众多发达国家,*富的人群不一定是*幸福的人群。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对此的解释是,当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可能感到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感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甚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无数事实说明,片面追求物质***大化,会造成人类居住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以及人际关系的恶化,从而导致现代人的幸福指数下降。显然,以牺牲人们精神幸福来追求物质***大化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近几年来,幸福成了世界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探讨追求幸福*大化的一条新路。学界相继提出了幸福管理学、幸福经济学、幸福政治学等,在具体操作上有人提出以国民幸福总值(GNH)来代替GDP的建议。这些都说明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幸福。

(三)企业管理要抓幸福感文化管理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标,幸福具有**性。因此,人类一切组织活动管理的根本目标和**意义是追求幸福*大化。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的**之善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使人获得幸福与快乐,这正是人们所期盼的幸福管理。

企业存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为客户创造幸福,二是为员工创造幸福。广义的幸福企业就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企业,狭义的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客户及员工幸福感的企业。因此,对企业而言,组织存在的使命就是*大化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幸福。而对一个社会而言,组织存在的使命无疑是*大化社会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幸福。由此,企业管理以至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抓好幸福文化管理。

按照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学者威廉·大内认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因此,企业管理就绕不开“幸福感”这个与人密切相关的话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幸福感文化是每个员工的核心需要。每个员工努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幸福企业才能*大限度地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做久;三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比如,阿里巴巴很早就开始了幸福指数调查的工作,为实现马云“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员工*感幸福的公司”的愿望,全体阿里巴巴人真实、幸福地努力着;又如苏宁、海底捞、桔子酒店这样以服务为*终核心产品的公司,也正在通过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努力让员工成为行业内*具幸福感的员工。

二、从***大化人生观向幸福感*大化人生观转变

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沙哈尔博士认为,幸福感是人生的**目标,是所有目标的*终目标。

(一)幸福感总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元价值理念

幸福文化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符合人本取向。任何人,无论贫穷与贵贱,都希望活得快乐与幸福,一切努力也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快乐与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社会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人们的幸福来展开。这种思维应该主导人的核心价值观,无论你如何理解幸福感,基本面应该是一致的。

(二)片面追求***大化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有关专家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从深层次来看,这些特征都是由于把幸福理念撇在一边引起的。当幸福被忽略的时候,追求**也就变得不可持续。人们的经济行为、社会诚信都将偏离正确的轨道,从而给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无法逾越的障碍,整个社会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三)急需创建新的人生观

经济转型中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降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心灵空虚、心态浮躁等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人精神**相对缺失,幸福指数下降。在中国及世界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无疑需要幸福文化为市场经济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幸福经济学和幸福文化的完善、发展是幸福经济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幸福方向”。幸福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人性失落、精神空虚、生态灾难等诸多的“现代化陷阱”,使得市场经济朝着一个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将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经济发展转变为使个人幸福*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的新的经济发展目标。

幸福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让人们追求幸福、传递幸福、分享幸福。其内涵是从民众的幸福出发开展文化活动。其外延是将幸福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从高质量产品向高品质生活转变

不少人认为,幸福感载体仅为高质量产品,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事实上,幸福价值载体应该是整个生活方式,不单纯是某一个方面。这就要求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升级换代,这是幸福感升级的物质基础。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既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国的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的精神也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幸福则是检验满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标签: 企业管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