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是一个煤炭枢纽港,是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等地区的煤炭主要出海口,与大秦铁路、海运共同构成了我国北煤南运的主通道。在煤炭生产企业、铁路运输企业、港口、海运和电厂这个煤炭运输链条上,港口只不过是一个连接铁路和海运之间的转换和装卸节点,但秦皇岛港凭借这个节点的信息优势,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义为运输节拍的设置者,在货运领域**出了如同客运一样的“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指挥”着整个煤炭运输链条,让秩序成为秦皇岛港的真正“产品”,给整个煤炭运输链条上的每一方都**出价值,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秩序
煤炭由供方到需方的运输价值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价值链上的煤矿、铁路、港口、海运和电厂等企业,都是以自己所能掌握的资源和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煤炭水、铁联运体系的总体框架下相互博弈,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个体“有序”、总体“无序”的局面,导致运输链各环节衔接不尽顺畅,不能充分发挥系统综合效率,难以实现降低成本和效益*大化。为此,作为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的秦皇岛港,**提出的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实现了煤炭运输价值链条网络关系的优化,缩短了时间链,消除了瓶颈制约。这种新的商业模式适应了市场参与各方需要。
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企业,选择上下游合作伙伴,按照协商确定的运行机制,将煤炭运输各关键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采取固定用户、固定船舶、固定班期、固定港口泊位的模式,在既定的时间将既定的货物配送到既定的地点,实现整个网络成本*低、效率*高的煤炭运输模式。
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重组,改变了原有资源的关系结构,构造了一种新的市场秩序。
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实现全链的按“节拍”运行。建立准班轮新秩序之前,煤炭供应链网络的各个网络单元就其自身而言是有序的,但是从供应链整体视角看是相对无序的,其他角色也都默认了这种无序运输状态。秦皇岛港在煤炭运输价值链上,占据了北煤南运的咽喉要道,是煤炭铁路、海运这两种*为经济便捷运输方式的转换枢纽节点,拥有着较强的市场话语权。通过煤炭准班轮运输模式,港口给了大家一个“确定性”,使得煤炭运输各个环节都能按照“节拍”运行,实现了系统从无序布朗运动向有序和谐共振的跨越,各要素按照节拍均衡稳定地运行,改善了网络节点的“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