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阿阿胶)在上游增加建设养驴基地,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强对驴皮资源的掌控力度;中游制造环节增加产品类别;下游进行文化营销、肃清渠道,并从传统终端销售向传统和现代渠道终端并举转型,逐步实行全产业链管理。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飞速发展,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1.3%,净利润复合增长39.1%。公司的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 以上,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在行业中处于**的**地位。
上游控制源头——提高毛驴供给者粘性
掌控上游资源,内外兼修
为打破上游驴皮资源的限制,东阿阿胶主动出击。一方面自2003年开始在国内大力筹建养驴基地和优良驴种的繁殖基地,另一方面加大在国外市场的进口力度。目前,公司已经在新疆、甘肃、云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建设驴皮基地13个,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建设至20个。在**市场,公司已经取得5个国家的驴皮进口资质,即埃及、秘鲁、莫斯科、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同时公司正与埃塞俄比亚和博茨卡纳洽谈进口事宜。东阿阿胶成为国内**一家具有进口驴皮资质的企业。目前,公司对上游驴皮采购有三种渠道:市场收购、自建基地采购和进口。目前,东阿阿胶已经掌控了国内驴皮90%的市场份额。自建基地采购是提高毛驴自给度,毛驴供给者粘性的重大举措。同时公司大力打造上游乌头驴养殖产业,也为公司的**品牌“九朝贡胶”**了原料供给。
四位一体的养驴模式
因为毛驴不吃饲料,规范化养殖存在困难。只能采取农户散养、公司回收的方式。东阿阿胶采取**推动、市场拉动、四位一体的养驴模式,即**+基地+合作社+养殖户。基地是东阿阿胶在当地成立的公司,提供对驴的育种、培训、收购到屠宰加工服务。2006年,东阿阿胶还成立了山东天龙驴产业研究院,专门研究驴的育种繁育技术。合作社是股份制形式,由当地**和集团一般按6∶4共同出资完成,**出资通过当地的畜牧局和农业局来操作。合作社把所有的养殖户变成社员并组成一个庞大的养殖网络平台,为其传递扶持政策、养驴补贴、提供免费的驴幼种和配种技术。这种平台是对养殖户的一种松散管理,既有利于公司实施GMP管理、**驴皮质量,又能充分利用养殖户的闲暇时间,不将其限制于养驴工作,从而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探索养驴的**模式
阿胶只能用驴皮炼制,而驴皮却仅占整驴价值的10%,不解决好驴肉加工问题,养殖户的长期利益难以**,“四位一体”模式中的基地也难以摆脱亏损的尴尬局面。2010年年报显示,在东阿阿胶集团中和养驴相关的公司都出现或多或少的亏损情况。作为阿胶行业中的**企业,带动毛驴从役用品向商用品转型,促进行业的发展,责任重大。2005年,东阿阿胶成立天龙驴产业研究院,**研究驴肉的研发和营销,发展驴肉深加工业。而大股东华润集团旗下的五丰行在食品尤其是**肉类加工、营销、渠道方面有天然优势。驴肉营养丰富,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东阿阿胶有进军**食品的潜力。另外,公司积极与餐饮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驴肉馆和驴肉*锅,东阿阿胶深知餐饮业的专业性,为避免风险和造成产业链条过长,只能做好资源和后勤**工作。从而在驴肉的价值提升方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游狠抓制造环节——实现产品差异化
受限于上游原料供给和产品形象单一的弊端,东阿阿胶在近年来不断扩充产品线,对产品实行差异化管理,力求从药品向养生品转变,从而获得公司的长期发展。
价值回归 重塑上品定位
阿胶行业中,东阿阿胶因“一水两宝三千年”*为稀缺。有专家曾从全国不同地域选来14种水样研究证实,东阿地下水富含矿物质,比重为1.0038,水质非常适合熬制驴皮胶,帮助杂质分离和药效发散。水成为东阿阿胶的一个垄断资源。“两宝”即东阿阿胶的工艺和配方,东阿阿胶因此被誉为“药中茅台”。三千年,即为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正是基于地理、秘方和历史文化的优势,东阿阿胶具有成为“上品”的基础。虽然东阿阿胶被誉为“药中茅台”,但却与茅台酒价格相差甚远。1980年茅台酒8元/斤,阿胶7.6元/斤;但现在茅台1500元/斤,东阿阿胶自2006年连续涨价11次,到2010年零售价才仅为750元/斤。这也成为东阿阿胶提出“价值回归”策略的另一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