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忠诚文化渐行渐远

2014-12-15来源 : 互联网

企业忠诚文化渐行渐远,企业忠诚文化的诞生需要自身特殊的文化氛围。“忠”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大中华圈地带,由于儒家思想传播较广,为企业忠诚文化发展提供了**的土壤。

在改革开放前,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单位”,又是他们另外一个家。企业忠诚文化已经融入每个员工的血液,爱岗敬业,把振兴企业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忠诚于企业就是忠诚于国家的具体体现,忠诚文化就被确立了合理和神圣的地位,“忠诚奉献”是当时国企忠诚文化的精华。

在日本,忠诚文化同样备受推崇。在日本企业中,评价员工的*要标准是忠诚度。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公司不忠诚的人,**不****。虽然**雇佣制在部分日本企业已经有所动摇,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思想如今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根据一项网络调查,现代年轻人对企业忠诚文化的认同度很低。青年员工大多数是家庭中的*生“娇子”,从家门、校门到参加工作,生活在“尊重个性,平等自主”的环境中,因为从小没有被灌输忠诚思想,所以他们对企业忠诚文化感到陌生和不可思议:“我和企业签订的是平等的合同,不存在忠不忠的问题,只有吸引不吸引的问题。”随着“80后”、“90后”慢慢成为就业主体,企业忠诚文化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企业忠诚文化中,企业和个人不是平等的

客观地讲,忠诚文化过多照顾了企业利益,忽视了员工的自身权益。在一些过于强调忠诚的企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家长”,下属只能听令行事,对**决策经常提出疑问的,往往被视为单位的“刺头”,那些忠实执行者,就是“模范”。

***青年进入职场,他们更愿意以科学和公正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讨厌繁文缛节,喜欢直接明了;反对唯唯诺诺,喜欢展现个性;喜欢平等,反对崇拜;喜欢竞争,不愿意无奈的“忠诚”。从现实情况来看,员工对企业的热爱,是建立在相互认可和欣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无条件“忠诚”上。

2.忠诚文化有牺牲自我的“奉献”理念。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很多人为了国防工业发展,举家迁到偏远的三线军工企业,默默奉献,他们的忠诚**建立在对新中国的热爱基础上。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企业有能力通过薪酬等多种激励机制来引导有志青年到国家需要的重大项目或**工程中,**过多强调“牺牲自我”,而是重视实现个人自我发展和**国家**项目发展和谐共生。

标签: 企业管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