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的变现之道。中小高科技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大不同在于其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产出的能力却很弱。在我国,每年仅有10%~20%的**能够投入到生产中,获得经济效益,而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产权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申请的**和企业本身的业务相关性不高。二是因为大部分知识产权分属于某个企业或个人,而这些单个的企业或个人往往没有资金和能力将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投入到生产中去。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将这些闲置的知识产权集中起来加以利用,转化为产出,实现产业化,对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难问题无疑具有极大帮助。知识产权证券化正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有益探索。
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将知识产权产生的债权利益证券化。它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组合,即资产池,再以资产池中的现金流为支持发行证券。
依据这一思想,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特殊载体,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知识产权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和操作,这样就解决了单个企业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不强和能力有限的问题。
知识产权证券化起源于美国,随后在美国、欧洲、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时至今日,除了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投身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进程中。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各国的发展虽形态各异,但总的来说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知识产权证券化领域不断扩大
1997年,在美国发行的鲍伊证券是全****个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历史上,鲍伊证券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拓展了证券化的领域,许多公司开始将知识产权视为一项资产,是投资回报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业务运营的一项成本。
随后,药物**证券化、足球产业证券化、商标权证券化、**权证券化、油气勘探地震数据库未来收益证券化等相继进行,各种知识产权证券化品种不断涌现。
2.单一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越来越少,集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Zerit)许可费证券化实例*终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单一**抗风险性差。借鉴此次失败的经验,2003年,美国再次将13种药品**权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多样化的**组合,以这个组合的许可费进行证券化并*终取得成功。
构建资产池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资产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需要有足够多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二是这些权利的到期日错配;三是要能有效防止集群化风险,即组成资产池的资产组合不能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或相互之间关系不宜太过紧密,以免发生现金流量不稳定的风险。
3.知识产权证券化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仅以美国为例,1997年发行的鲍伊证券融得了5500万美元资金,到2002年,梦工厂知识产权证券化金额达到了10亿美元。这与美国市场上充沛的知识产权是分不开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价值中的比重由20年前的20%上升至70%,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知识产权比重甚至达到90%,知识资产逐渐取代实物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通用电气、辉瑞制药、埃克森石油、微软等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资本都高达数千亿美元,且其绝对价值呈几何倍数增加。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证券化规模一定会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