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面向不确定的未来

2014-11-19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管理面向不确定的未来,产业结构的低端和落后,造成经济调控的两难困局,

*近几年,我们在宏观经济决策上面临“多难选择”,往往采取一个宏观经济政策,总会产生一些后遗症。**是什么?结论是我们的产业低端和落后,是我们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产业结构落后,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就被束缚住了,做稍微大一点的调整,整个经济就会受到深度影响。在低端产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宏观货币政策是放还是不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人讲,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通过宏观政策的压缩就会把落后的生产能力逐步淘汰掉,这正是结构调整的好时机,不应该过早改变货币政策。另外一个观点认为这个时候必须放,因为企业都很难了。放了,大家这口气就很容易喘过来,企业会拿到更多的订单,现金流会得到快速补充,但结果又和两三年前一样,应该技术升级的企业没有升级,生产能力还是那样,等到第二波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又陷入困境。总是如此循环。

对老产业继续维系宽松环境,不但老产业的结构不会改变,而且新兴的产业还步其后尘,走上先上生产规模,后做研发的老路。这使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产业结构不调整,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问题,整个资源、能源、环境都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依靠**创新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创新,要让我们的产业具备**竞争力,也必须依靠创新。创新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跟随跟踪追赶,二是我们自己敢于到**创新。三五年前讨论**创新是很难被接受的,这一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已经能够在**领域投入研究力量,通过重大技术突破再进行产业化。将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连接并运作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比如信息领域,芯片的设计、通信装备,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前面。用华为的话讲过去跟着别人走,还有的抄,现在走到前面,无人可抄了,甚至别人在抄我们了。这个时候就没法再跟踪别人了。实际上,跟随别人是有很大风险的,当**者进行重大技术调整的时候,他的技术方向和轨道变了,后面跟的人来不及调整就会被甩到一边去了。

对于中国是应该继续追赶,还是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技术领跑,有非常大的分歧。过去我们比较习惯于跟踪和追赶,很多产业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追得很成功,当然也很累。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整个工业和服务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很多的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或者说走到产业竞争的**,继续追赶还是抓住机会,进行**创新,这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选择、新挑战。至少我们现在应该两轨并行,既要加紧跟,加紧追,也要敢于在新兴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如在技术变轨的领域,**创新的企业***就明显的高于跟踪追赶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创新、原始创新、变轨创新,很可能成为新的技术时代的主导者。而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但永远跟不上,很有可能会跟着别人一起走向灭亡。对于后发国家,在技术变轨的时候,应该抓住技术变轨所带来的机会,实现一次超越,敢于走向**,敢于原创!从目前的技术变化来看,利用技术变轨的机会能够走一条新路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

新兴领域大量存在技术变轨的机会,如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等新兴领域中。在新兴产业发展当中,真正有亮点的或者说多数的亮点是发生在和别人能够在同一起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身上。一开始资源不足的时候当然可以跟一把,但跟到一定阶段就要敢于创新,*怕的是跟了一代跟二代,不断地去跟。

当前我们拥有**创新的良好条件和机会: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制造+多层次市场

在可以进行**创新的一些领域,现在我们有很好的条件,很好的机会,不抓住机会进行创新,错过了时机,机会窗口就会关闭。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呢?

*近我发现那些在**领域实现快速突破的企业利用好了三个要素:低成本研发加低成本制造,再加多层次的市场。创新走得很快的企业,把这个优势利用得很好。过去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低成本制造,即看谁造得便宜。现在我们发现,低成本研发已经成为我们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的另一优势,而且是比低成本制造更关键的优势。这个优势表现在,中外相比,同样规模的企业看谁的研发队伍大。通信领域不到10万人的企业,只有中国的华为能够养得起4万人的研发队伍;不到1万人的情况下,深圳迈瑞养得起将近4000人的研发人员。这说明了什么?首先,这些企业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第二,这样的企业能够背得起相应的研发成本。在美国养1万人的研发队伍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中国能够养得起5万人甚至10万人,但是每个人的差别并不大,甚至我们研发人员的工作强度、人员的素质还可能要超过美国本土。在美国做医疗器械研发的工程师很多是华人,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而在国内一些有志挑战跨国巨头的公司里面,其研发可称之为魔鬼式研发,现在的流行话是“5+2,白加黑”,同样一个人,工作强度完全不一样。所以中国企业**创新做得好的,其共同特点是既利用了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也利用了低成本的研发优势。发达国家有研发优势,但是没有低成本制造优势;发展中国家有低成本制造优势但是没有研发优势,只有中国现阶段两个优势同时具备,这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哪个企业能够快速把这些优势利用起来,就必然具有**竞争力。

过去讲先搞第一桶金,先挣钱,有了钱再做研发。做研发也是先做产品研发,再有了钱之后才做基础研发。而现在很多的新兴企业,比如说在深圳的医疗器械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很多都是先做基础研究开发再做产品,把研发制造一体化。当你有这样一种创新思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得到VC和PE的支持,特别是海外风投的支持。过去我们讲基础研究是大学院所的事情,企业只做后端的产品开发。其实在做基础研究的时候如果就有很明确的市场导向,把基础研究的东西快速产品化,加上制造能力的对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就把一个链条打通了,时间可以做得很短。这样一种思路瞄准的是基础架构的东西,这种思路在现在这个阶段更容易得到资金的支持,容易成功。

标签: 企业管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