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2012-01-11来源 : 互联网

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自古以来读书人被认为文弱之人,无拳无勇,不知兵事。宋明时期的文人**,被认为是国家战争失败重要因素。但曾国藩一介退休在乡匹夫,振臂一呼,以一帮农村小学教师为将,普通农夫为兵,自筹军饷和武器,将横行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剿灭,完成**常备**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成立的背后,有着无数中国传统乡村知识分子耕读传家,读圣人书,养浩然气,穷且益坚,秉正道所以无惧,以致不畏兵刃的身影,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支学生军常胜的辉煌。这个乡村道学传统一直延续到**满清的新军,打倒军阀的黄埔学生军,从**建立起就在民间学堂数十年自发鼓吹**救国培养爱国意识的无数小学教师们,抗战时投笔从戎的青年军,一直到斯大林主义笼罩下的苏式教育体制严密控制了教师个人和教学内容后而成绝响。

在湘军中有无数**人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彭郎夺得小姑还”的彭玉麟,还有一位军中地位不次于曾氏兄弟的道学宗师罗泽南

曾国籓立湘军,则罗泽南实左右之。朴诚勇敢之风,皆二人所提倡也,曾国藩并不以名将自居,军中事务,前有江忠源,后有罗泽南,湘军能够崛起,此二人功劳犹在曾国藩本人之上。

罗泽南,字仲岳,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的同乡。罗泽南是晚清一博学方正的理学大儒,研究濂洛关闽之学,标榜宋儒,所学极为精深,罗泽南有名言“量不周于六合,泽不被于匹夫,亏儒莫焉”,是其一生学问总结,罗泽南又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太极衍义》、《姚江学辨》、《方舆要览》等书,湘中学人无不景仰,尊为罗山先生。

罗泽南

罗泽南“家酷贫”,岁饥常不能具食,其祖父频频出入当铺,勉强支持生计。罗泽南靠借贷缴纳学费,读书时没有油灯可用,夜里常在月下读书,疲倦时就在外露宿。在这种情况下,罗泽南十分艰苦地完成了学业。然而,上天给罗泽南的磨难实在太深重,罗泽南尚未成人,他的母亲和三个兄长都已因饥病而死去,等到罗泽南十九岁读书有成,开始教书领俸,竭尽力量供给他读书的祖父和嫂子又死掉了。悲剧并没有因此结束,罗泽南在忧患中长到二十九岁,道光十五年的某**,他从县城应试归来,发现等待他的,是他三个儿子的尸体和哭瞎双眼的妻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进入>> 

上天好弄人,但大概他也未曾料到过,罗泽南这样的人有多么的坚强。在这样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和黑暗的时世前,罗泽南并没有垮掉,反而“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罗泽南不过是个苦难的穷教书先生,知识分子中的*下层,在如此苦难中,他仍然坚持以远大志向为号召的理想主义态度,在那个“礼崩乐坏”的艰难时势,无疑是迂腐而可笑的。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看来,那样的一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每个人都辛苦而麻木地在黑暗中挣扎,却看不到眼前黑暗破灭的希望;每个人都无助地在暗夜里抓狂,却看不到时间的**,庸俗和堕落成了读书人逃遁黑暗的法子。罗泽南却始终坚持“道”,坚守读书人一丝信念,守着黑暗中心底的一丝光亮,于是,他本人,也成了湖南士子心中的一丝光亮。王鑫、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腾鸿、钟近衡、钟近濂、易良干、杨昌浚,这些后来书生从军的湘中名将,都拜在他的门下。王鑫、李续宾等人,桀骜不逊,甚至把曾国藩、胡林翼也不放在眼里,却始终尊敬老师罗泽南。曾国藩曾经让王鑫改拜自己门下,王鑫断然回绝说,我的老师只有罗山一人,其他人岂入我眼。

太平军兴起后,罗泽南与李续宾等开始在湘乡办团练,湘军的营制方略,多出于罗泽南在这一时期的**。罗泽南一书生,并不曾读过《孙子》,但他无师自通地把儒学的道理变通到打仗上来,“以宋儒之理学*兵,以兵卫民”。罗泽南大小二百仗,攻克城池二十座,所战无不以少敌众,为书生在战场争得名声。罗泽南认为所谓兵法,不过《大学》中几句话而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左宗棠生平*讨厌理学先生,却对理学夫子罗泽南这番话击节赞赏,以为是名将之言。 罗泽南著有《筹援鄂书》定下力争上游之策,成为湘军战略的根本,《清史稿》称赞罗泽南筹援鄂一书,是与江忠源《条陈练兵疏》同为大局成败所关的战略纲领,二人不但是楚才之冠冕,更是千古名将之风范。

罗泽南身后留下一句话,足可铭记千古,“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