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2011-09-14来源 : 互联网

《***遗物的故事》已在**一台、**少儿频道、湖南卫视、重庆卫视以及全国各地面频道播出,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今日起又将在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晚上的**时间播出。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分集刊登该片解说词,为您解读主席遗物背后的故事。

**集 算盘

一把越打越大的算盘

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这座“一担柴式”农舍的昔日主人,曾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算盘高手。高手是**前韶山冲的一位普通农民,姓毛,名贻昌,字顺生。

高手用过的算盘,至今在韶山故居***父母的卧室里完好地保存着。

父亲毛顺生是算盘高手

夏佑新(韶山***同志纪念馆馆长):当兵回来以后,(毛顺生)用当时节省下来的军饷振兴自己的家业,把他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收回来,一边做田,一边经营一些生猪、大米的生意,家境才日渐地兴旺起来。

凭着克勤克俭的精神和精明的商业头脑,算盘高手毛顺生还清了债务、扩大了田产,将父亲交给自己的“烂摊子”经营成了小小韶山冲里数得上的殷实之家。

然而,脱贫致富并不意味着成功的全部,对这位一家之主而言,打好人生中的另一把算盘,才至关重要。

1893年12月26日这天清晨,上屋场毛家农舍喜气盈门,毛顺生和妻子文七妹迎来了他们第三个儿子的降生,乳名叫石三伢子。

而他的大名“***”,要到很多年后,才为整个世界所熟知。

按照父母的“盘算”成长

《西行漫记》解说: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

与父亲的严厉相比,母亲文七妹给儿子的印象则**相反。这个从未读过书,甚至连正式名字“文素勤”也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典型农家妇女,对儿子该成长成什么样的人,自有她的盘算。

成年后的石三伢子,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到他8岁那年,父母对他又有了新的盘算安排——读书。

儿子脱离父母算轨求知

《西行漫记》解说: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

1910年秋,17岁的石三伢子,**次走出了闭目塞听的山沟韶山冲,迈进了新式学堂的大门,人生**次,他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重大选择。

正是从这**起,儿子这颗算珠,渐渐脱离了父母的算轨。

仅仅5个月后,东山小学堂就无法满足他旺盛得惊人的求知欲了,石三伢子选择了更远的求学地点——省城长沙。

就在***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的第二年,文七妹患上了重病。半年后,文七妹在韶山病逝。

妻子的去世,也击垮了曾经那样刚强好胜的毛顺生,仅仅三个半月之后,他就因感染伤寒,在这个他倾尽了一生努力的家里,永远闭上了眼睛。

接管了上屋场这个家的石三伢子,在他成为一家之主之后的**个春节,就打出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算盘。这个家的算盘,从此**为生计和致富打响,而是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合为了一体。

第二集 与开慧共用的文件箱

旧皮箱见证爱情传奇

珍藏在韶山***同志纪念馆的这只旧皮箱,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与杨开慧共同使用过的遗物。

从师兄妹到红色恋人

欧金林(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毛主席跟杨开慧相识,说来也是一种机缘,主要是通过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1914年,杨昌济到一师教书,他主要是教教育学和伦理学,***当时也在一师读书,***当时是杨昌济最欣赏的学生之一。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长沙县板仓。与出身农家的***不同,论门第,她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论年龄,她比***小8岁。

欧金林说,每逢星期天,他(***)就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后来成立了哲学研究小组,一起讨论,当时不仅***一个人,还有蔡和森、陈昌、张昆弟,有一群学生围绕在杨昌济老师周围,***的表现最令杨开慧喜欢、困惑。但是开始的时候还是师兄妹关系。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1918年,赴北京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的杨昌济,举家迁到了北京。就在这年秋天,25岁的***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也来到北京。

正是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他重逢了杨开慧。

在杨开慧的笔下,***已令她芳心暗许: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

旧皮箱装满革命文件

欧金林:到了1920年9月,他(***)就被聘为一师附小的主事,这时候他们的恋爱关系已经**确定了,就是随时准备结婚了,大概就是这年的冬天,有**,杨开慧就拿了一些东西跑到他一师的教师宿舍去了。

婚后的日子幸福而充实,而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更使这对夫妻从生活的伴侣,到事业的同志,成了经典的“红色恋人”。

杨开慧陪同***在1925年2月回到了韶山,在韶山进行了农民运动的尝试,组建了韶山的**个党支部,组织了韶山的农民协会和反帝反封建的群众团体:雪耻会。

在短短数年中,从长沙到上海,从广州到武汉,这只旧皮箱跟随杨开慧,陪同丈夫天南海北,箱中,不见了“女为悦己者容”的首饰,取而代之的是夫妇二人革命的文件、手稿,是红色恋人的理想与事业。

不背叛与“润”的爱情

【字幕: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

毛新宇(***的孙子):敌人就提了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就是说只要你公开声明,你跟***离婚,我们就放了你。

杨开慧拒绝了最后一线生机,她不会背叛自己的政治理想,更不会背叛她与“润”的爱情。

【字幕: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慷慨就义……】

27年之后的1957年,***给烈士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了一封信,并专门创作了一首新的作品《蝶恋花》作答,作为献给妻子的最高礼赞。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第三集 儿子的衣物

儿子遗物悄悄藏20多年

1990年,中共**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同志留下的遗物,就在这次清理工作中,人们有了出人意料的发现:在仓库的一个柜子里有一批衣物。原来,这批衣物是毛岸英的遗物,是***悄悄收藏了这批衣物。

与妻儿相聚是近乎奢侈的事

【字幕:1922年10月24日】

解说:那**,29岁的***迎来了他与杨开慧的**个儿子。

幸福,在这个家庭中接踵而至。不久,第二个儿子毛岸青,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相继出生,投身革命的***身边多了几分童趣与嘻闹。

然而,共享天伦的幸福对***而言,却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为了革命事业,他必须天南海北,东奔西走,与妻儿也聚少离多。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残忍的敌人将年幼的毛岸英也抓进监狱,陪母亲一起坐牢——这**,正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

杨开慧牺牲后,经各方人士的营救和担保,毛岸英才被释放回家。然而,国民党清乡司令部仍将三个孩子视为诱捕***的最佳诱饵,不断前来盘查骚扰,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将毛岸英兄弟送往上海,安置在党组织为照顾烈士遗孤而专门设立的大同幼稚园中。然而,不久后,上海地下党组织也遭到敌人破坏,三个年幼的孩子从此流落街头。

193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才在上海街头找到了毛岸英兄弟。当时,毛岸青已经被人打伤,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脑部受损,最小的毛岸龙也早已因感染痢疾而夭折。

中共地下党组织把找到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想方设法送到了苏联。直到1945年冬,随着抗战的胜利,已经肩扛苏联红军中尉军衔的毛岸英,终于迎来了回到祖国、回到父亲身边的这**。

成婚一年的儿子战场牺牲

李家骥(***的卫士组长 75岁):**,叶子龙告诉我,岸英要结婚了,你们准备一顿饭,就在颐年堂的后院摆了两桌席,买了点糖,放点烟,***就为他儿子举行了这样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朴实的婚礼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生的共和国面临巨大的威胁,新婚才一年的毛岸英找到了父亲,请求入朝参战,***同意了。当战火燃烧到全体中国人的家门口之际,***的儿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

【字幕:1950年10月,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仅仅一个多月后,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

悄悄收好儿子遗下的衣物

李家骥:当时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揪那儿。过一会儿,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李银桥说主席你那火柴盒就在前面,过去拿过来递给他,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白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整整一夜,他坐在这张沙发上没有起身,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着烟。

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总理曾以报告的形式向***提出应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看到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就这样,父亲把儿子永远留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朝鲜三千里江山。

而父亲唯一所做的,就是悄悄收好了儿子遗下的衣物,把它藏进衣柜,一藏就是整整二十多年……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