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唐网是国内*大的会议场地搜索、预定平台之一,不久前刚刚完成*轮*****。随着国外知名会议管理服务商Cvent上市,相关概念也得到国内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会议活动O2O对我们来说是个有些陌生的行业,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们对会唐网及会唐集团创始人唐亮进行了一次专访。
唐亮创业前曾是搜狐畅游*席新闻官,04年进入线下会展服务领域,07年推出会唐网重归线上。目前他给自己事业的定位是会场搜索的“**”+场地预定的“携程”。
一、会唐进入会议服务行业已经9年了,现金流应该比较健康,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
对此唐亮透露了两点原因:
一方面,垂直互联网的概念直到近几年才被资本市场看好。唐亮等人刚刚创业时,许多人表示对他的公司看不明白:如果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早年会唐做的基本都是线下的事;如果说是一家传统公司,会唐自己又不承认。当时在资本眼中认为互联网公司就是要做纯线上,唐亮感到没法坐等资本市场认可,于是给了自己两个目标:一是要活下来**,二是要做互联网。至于后来的故事我们也想象得到,“被逼”**后,对资金也就不那么渴求了。
另一方面,会唐此次**主要为了完善与会议活动管理相关的全线互联网产品。今年10月,会唐与会议管理软件提供商“会鸽”达成合作,产品线上已经基本与Cvent相同,所提供的会议活动管理工具集已经比较完整。基本框架搭好了,下一步就考虑如何去加速发展。
二、当年创业时为什么会选择会议服务领域?如何评估这个行业的机遇和挑战的?
提起当初创业时的选择,唐亮出人意料地给出了“年龄”这个因素。王兴生于79年,李想生于81年,而唐亮本人则跟王兴同年。当时看来,留给他们这一波人的创业机会“不太多”(只是相对而言),所以这些人做的事都比较垂直。
选择会议服务,一方面当然与搜狐畅游*席新闻官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会展业本身体量也足够*大。根据去年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12年国内会议及会议所带动的交通、餐饮、住宿产值过万亿,市场年均增长20%左右。早年政府比较重视散客游,后来意识到散客比例过高带来的城市管理压力,现在明确释放出鼓励中高端商旅的信号。对于会唐的愿景,唐亮给出了一个“百亿”的目标(想起赫畅在WISE大会上“百亿煎饼”的豪言)。唐亮强调说,这一目标是能从市场、产品结构、公司发展阶段等维度推算出的,去年会唐在大陆地区完成的场地交易额就有3亿人民币。
与庞大的市场蛋糕并不相称,整个会议行业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比较初级,不仅是欠缺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问题,很多线下产品本身就不够成熟。这可能需要创业公司从线下开始,将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自己先做起来。
所以唐亮认为,目前这一行的难点是既要在传统会议行业有很深的专业性,又要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这与汽车之家比较类似。而且在与客户接触时,既要教育大家往线上走,又要迁就他们的传统思维,创业公司要从中平衡。
三、刚才提到“传统行业专业性+互联网思维”的问题,您觉得从纯互联网角度有介入机会么?毕竟Cvent也基本是“线上”的。
“Cvent是个纯技术公司,但在中国直接复制Cvent未必能活下去”,唐亮觉得,国内很多Cvent的追随者其实也对Cvent的发展背景缺乏了解。
*先国外会议活动市场远比中国成熟,包括酒店、场地、目的地管理、会议主办、培训等环节,甚至配套的专业课程都有很完善的体系,这时Cvent作为中间环节能将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而在国内如果只做其中某一块,无法向客户提供完整价值。
其次,通观Cvent的成长史,也会发现一个由“纯技术”向“线下专业性”转型的过程。99年这家公司成立,之后5年时间只做软件服务,到了04年濒临倒闭才开始重视线下。发展至今,Cvent共有5位VP在做销售和市场,从人员架构上也能看出对线下服务的重视。
所谓的“传统行业专业性”,可能更多时候是对细节的把控。比如采集场地信息时,连演示照片的拍摄角度、会场承重数据等细枝末节都要照顾到。但好处是,这个行业的门槛也在这里。**虽然在推垂直搜索,但对不熟悉的领域可能更多也是资本合作。
四、从会唐角度来看,下一步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从流量看,目前用户直接登录会唐的只有30%,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占到60%左右,唐亮理想中的“会议场地搜索入口”还未实现,市场教育仍然需要时间。但唐亮比较有信心的是,这个行业的示范效应比较强,一个标杆客户会带动多家公司卷入。而且传统会议服务行业缺乏品牌效应,但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口碑更容易传播。
在产品方面,会唐试图打造一个会议活动开放平台,将原来散碎在各地的供应商,以及租车、客房、旅游、演艺、婚庆等庞杂的上下游商家整合起来。基于Cvent的经验,只有相关资源都已整合完善,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价值。
*后,唐亮认为大数据在会议活动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很可观。不仅仅是由于会议活动受众分散,在营销中很多时候需要数据的支持。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对会议活动参与人的行为分析,未来会衍生很多现在还看不到的机会,有可能出现新的会议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