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是怎样做到掌控股市信息的?【巴菲特的秘密】

2016-04-05来源 : 互联网

**巴菲特又一次展示了他点石成金的能力。他在中国捧了两个人,一个是比亚迪的王传福,今年他成了胡润百富榜的中国*富,一个是大杨创世集团的李桂莲。李桂莲的大杨创世股份公司的股价从一个月前的8元飙升至目前的近19元。李桂莲在过去的30年里又是如何使自己的大杨集团成为中国*昂贵的西服制造商?

李桂莲

他捧王传福用的是投资,去年9月,巴菲特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占比亚迪股份约10%股权。而他捧李桂莲,只用了一段3分钟视频短片。

在9月份的大杨集团30周年庆典上,应李桂莲请求而摄制的该视频正式对外公布。视频中,78岁的巴菲特盛赞创世西服让自己七十多年来*次被人夸奖帅气。他甚至不无玩笑地声称自己和比尔-盖茨应该开一家专卖店去销售大杨创世的西服,并戏称自己会是一名出色的推销员。

李桂莲原本担心两国的视频制式不一样会造成在中国没法播放,没想到巴菲特特地请了一位专业人士帮助录制视频,并且多次告诉李桂莲,不行的话还可以再录。

这件事在被《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投资者的注意,此后,大杨创世的股价持续飙升。一些感到纳闷的证券分析师开始在媒体上警告股民,不要被巴菲特概念所迷惑,大杨创世不值那么多*。

在此之前,大杨创世这家专做男性西服的公司在中国仍寂寂无名。而63岁的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虽然也登上过胡润女**榜,但都因排名靠后而无人关注。今年,她在榜上以16亿元的身家排在第46位。

身在大连总部的李桂莲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巴菲特的热情让她迷惑。巴菲特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主动跟我说可以拿视频去宣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李桂莲似乎想暗示什么,但对于巴菲特是否在和大杨创世洽谈股权合作,她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不仅仅是巴菲特

63 岁的李桂莲和78岁的巴菲特,原本是八杆子也打不到的两个人。巴菲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而李桂莲只是一个辽宁农村的前大队支书、从乡镇企业几十台缝纫机发展起来的西服公司的董事长。若非要寻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巴菲特当年起家时收购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纺织厂。

他们相识于两年前。巴菲特来到大连参加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一家新工厂的开幕仪式,大杨创世的**营销总监找到一个机会,建议巴菲特试试创世的定制西服。巴菲特与李桂莲的友谊就此开始。

今年5月,巴菲特特别邀请李桂莲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除了她之外,中国只有中**司董事长***和比亚迪**王传福参加过巴菲特的年会私人聚会。巴菲特在**时间里连续讲了八个小时,并给七百多人签名。巴菲特的过人精力让李桂莲大为感慨。回国后,她很重视锻炼身体,开始学起了打高尔夫球。

整个讲话传递了诚信二字,不像中国的股东大会只讲好的,巴菲特是坦率地告诉股东自己做错了什么。李桂莲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巴菲特。

巴菲特还为她拉来了很多名人客户,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现在,李桂莲的**名人客户有七十多个。为了服务这些名人客户,大杨集团旗下大连洋尔特服装有限公司有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内部称为小线,每年为**客户生产西服。每套衣服的价格在3万-6万元。大部分人每年只能消费3-5套西服,巴菲特这样的**大佬一年也就10-15套,但整条生产线依然**丰厚。小线都是手工缝制,具体到每一个扣子都精耕细作。每件西服上都有着客户的英文名字。

这七十多人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外国人。还有一些名字是李桂莲一直不愿意过分宣传的,这就是中国的高官群体。

1997年,李桂莲给当时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汇报工作,说自己看了日本的服装公司后发现差距太大,有了想自杀的感觉。薄熙来开玩笑说他这个市长没有当好才应该自杀,于是帮助大杨进到京西宾馆开店。

2005年11月份,小线经理王林接到李桂莲的电话,让她去中南海给一位中央领导量体裁衣。原来,这位中央领导在京西宾馆看到了大杨的旗舰店后,就想买一套大杨的西服,于是让工作人员到大杨来了解企业情况。

今年3月,另一位中央领导到大连调研时接见了李桂莲。李提出要给他做西服,他欣然接受,表示以后自己出国时就穿大杨的西服。

高官们一般都是到店里买,而且都给*。李桂莲说。现在,大杨集团在北京有三家旗舰店,包括京西宾馆店和金融街店、新光百货店。其中,京西宾馆店专门面向国家领导人和省部委官员,不对公众营业。

30年不倒翁

李桂莲长相很普通,个子不高,卷发,喜欢戴一副茶色眼镜,因为她一只眼睛视力极差。

这个63岁的老人只读过4年书,但学习能力很强。爱看《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每天坚持收看凤凰卫视和央视财经频道,时不时还翻翻马云的书。

有一次见巴菲特,李桂莲碰到了一位中国投资专家,他问李桂莲:你有*干嘛不移民,不担心政策的变化吗?

李桂莲笑而不答。她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史上的一个不倒翁。1987年2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的故事。李桂莲是唯一的女企业家,那十个人如今还活跃在市场上的只有她和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

30年前,李桂莲在自己的家乡——距大连经济开发区六十多公里外的杨树房镇,带领85名员工用几十台缝纫机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他们只能生产桌布和围裙等简单服饰品。

1983年,全国范围内的乡镇企业出现了很多经营问题,涌现出很多行贿受贿问题。那一年,政府派驻了四十多个工作组调查李桂莲的行贿问题,大杨的账目被封掉,企业陷入瘫痪。

当时李桂莲所在镇的镇长都抓起来了,理由是受贿——一个工程队负责人给镇长送了两瓶酒。当时大家都在说下一个被抓的就是李桂莲,认为李桂莲肯定也有请客送礼之嫌。李的丈夫甚至都做好了上访的准备。但*后,调查组没有挖出李桂莲的任何行贿问题。

不久后,《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农民企业家李桂莲》。这篇报道刚出来,李桂莲吓坏了,那时候,企业家的名号我还不敢担。但很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这篇文章,这等于在政治上给李桂莲平反了。

这是当时乡镇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尴尬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这件事之后,李桂莲的外部生存环境好了很多,但内部问题开始接踵而至,用她的话说,农民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开始影响企业的发展,很多员工离开公司自立山头。

后来我就说,你要走的,我替你开大门,还送你一程,不走的,就跟着我干。李桂莲说。

后来很多出走的员工后悔了,想要回到大杨。李桂莲的态度是,员工可以回来,干部不能回来。李桂莲说,这是逼着干部对自己的企业员工负责。

1985年的时候,李桂莲还不清楚改制意味着什么。但大连的一个分管工业的女副市长让她改变了想法。女市长告诉她,产权明晰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建议她改制。

当时不太敢把方案做到一边倒,*后是工会占股*大,剩下的是干部和老工人,*后才是我。李桂莲说。

后来在2000年上市前,大杨启动了第二次改制。改制后李桂莲占股49%,李桂莲担心未来政策有变,硬是让政府给了认可改制方案的红头文件。

金融海啸冲击下被迫转型

李桂莲领着大杨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是在他们1992年获得了进出口权之后。他们做起了国外服装厂商的贴牌生产工厂(OEM模式),给国外品牌加工服装。

再后来,大杨集团有了一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开始进入ODM时代,即变成原始设计商,根据其他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直到近几年,大杨才开始强调自主品牌创世的打造。

大杨和同行*大的不同是,我们30年里一直专注于服装,不轻易涉足其它产业。李桂莲说。目前该集团已有四十几个子公司,11000多员工,产品85%出口。

但由于过分依赖出口,这种制胜的优势变成了劣势。金融海啸一年来,大杨的主营收入下降不少,相反内销份额较大的雅戈尔等国内同行却保持了稳定增长。不少分析师就认为,大杨集团近年来增长缓慢,战略保守,这次是想借巴菲特炒作概念,如果公司不能尽快转型,昔日辉煌将难以持续。

标签: 股神巴菲特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