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一家超市?

2015-11-23来源 : 互联网

2003年春节,陈小明关了店门,回老家江西临川过年。他到市里*大的一个超市买年货,发现那里正在搞促销活动,东北大米只卖1.36元1公斤。陈小明知道,超市卖东北大米,基本上是零利润。

看着熙熙攘攘的顾客,陈小明突然明白了。超市卖特价商品,是靠低价吸引顾客,造成所有的商品都便宜的错觉。

回到东莞,陈小明拿出毛巾、袜子、纯净水和香烟等40种小商品,来做特价促销,占所有商品的5%左右。

结果,顾客络绎不绝。**下来。营业额竟是以前的十几倍,虽然许多东西是零利润,但是,卖出去的其他商品是平时的几倍。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陈小明发现,他的东西卖得多,在批发商那里进货就多;进货多,批发商给的价格就低,他就有更大的降价空间或者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他的货走得快,货物更新就快,上架商品总是先人一步,小超市进入良性循环。

周围小店纷纷跟进,开始搞特价销售。此时,陈小明已经把特价销售的策略运用得炉*纯青,他知道哪些商品特价*能吸引消费者,每过几天,他就调整品种,常换常新,令模仿者无所适从。

在工业区开店,顾客群以打工族为主。陈小明发现,很多打工仔和打工妹的胸口上都别着厂牌。看着厂牌上的照片和姓名,他又想到一个促销办法——姓氏促销。每天,他选定一个姓,凡是这个姓氏的消费者,只须成本价,就可以买到店里的任何商品。

促销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众多打工者的关注,每天光顾小店的人更多了。

高兴之余,陈小明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姓氏是今天选定的,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店里的任何商品。很多朋友就会委托代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很多利润就白白地流失了。

陈小明马上规定,每天受惠的商品不能超过5件。

陈小明乘胜追击,推出“生日促销”,结合“姓氏促销”,都有浓浓的人情味.很受顾客的欢迎。

有了几次成功的“策划”,陈小明的嗅觉越来越敏锐。广东的天气炎热,打工仔、打工妹们常常加班到深夜,大多数人都有吃夜宵的习惯。于是,陈小明买来十几张折叠桌,晚上摆在店门口,22时以后,酒水和副食品全部打折销售。进价18元一瓶的啤酒,在别人那里,*低也要卖2.5元,他只卖2元。

陈小明的点子一个接一个:每天早上8时到8时30分,米面酱醋和海带、鱿鱼、墨鱼等干菜打折销售。以吸引当地居民;每天中午12时到12时3O分,部分日用品和副食品打折销售,以吸引中午下班休息的打工群体。他专门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经济半小时”。请人用毛笔写了大字,贴在店门口。这一下,连****栏目都为他做了免费广告。后来,他又在店门口摆了一个报架,每天买几份报纸,放在那里,给顾客看。他又买来一套二手的卡拉0K设备,放在店门口,供消费者免费娱乐。这些举措都用不了多少*,却为小店增加了人气。

这些层出不穷的招数,让同行们拙于应付,很多店主不得不将商店转让。陈小明开起了分店。随着生意水涨船高,他还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想将分店开到广州去,希望将事业越做越大。

永和超市创业故事

创业之前,李勇和是一名**饭店里的厨师。下岗后的2002年,凭借一手好厨艺,他在小区附近开了一家熟食店,吸引了附近很多居民。

在跟居民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勇和发现,居民们之所以买熟食,一部分原因是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离小区较远,为了图个方便,他们往往就购买熟食解决一日三餐。于是他开始琢磨:何不把菜市场开进社区?

从此,李勇和开始去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各种蔬菜,并买来货架陈列开来,使小店铺看起来琳琅满目。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为了迎合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他不断扩充商品种类,从调味品到卷纸,再到锅碗瓢盆等。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干脆将熟食店改成小超市,起名“永和超市”。

一、妙用减法

从2005年7月开第二家店起,创始人李勇和就开始“做减法”。他按面积将门店分为三类,并对应一定数量的单品:A类门店面积200~300平方米,对应1200种单品;B类门店100~200平方米,对应900种单品;C类门店100平方米以下,对应700种单品。

以酱油为例,唐山比较**的品牌有海天、真迹、佳佳和厨帮等,每个品牌又有十几种口味。在大超市里的酱油,光单品就100多种,足以让消费者们挑花眼。

但永和超市并不需要像大超市这样,以齐全的品种,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它所要发挥的功能仅仅是——家庭主妇炒菜时发现盐没了,能马上到楼下买包盐回来继续炒菜;当米饭煮少了不够吃时,能立刻到楼下买几个馒头凑合;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能尽快到楼下买点水果来招待……

在永和超市里的酱油,*初有6个品牌。李勇和发现,这么多品牌的酱油一是严重占据了店内空间,二是不利于消费者快速做出选择。自从开始“做减法”后,他只选择了海天和真迹两个****,且只选取消费频次*高的一两种规格,种类上也只有老抽和生抽。

这样一来,顾客买酱油时一目了然,几乎不用考虑就把酱油放进了购物篮。“减少顾客挑选商品的困扰,缩短交易时间,也是一种便利。”

李勇和“做减法”并非盲目削减单品数量。“日常生活消费品太多,而对于永和来说,***消耗品才更有价值。”在商品品类的选取上,永和并不注重客单价的高低。只要是耐用品,即使利润再高,永和也不会选择。但像卫生纸、厨房用纸、保鲜膜和牙膏等***消费品,即使客单价再低,永和也会优先考虑。

2008年以后,永和超市里面一件耐用品也没有了。单品数量减少了一半多,销售额反而大幅提升。

标签: 超市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