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天心阁有哪些背景和历史价值?天心阁下的古城墙还是古城长沙的重要军事要塞。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的古城墙原为长沙王吴芮所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加固,其周长计14里有奇,广(东西宽)五里,袤(南北长)十里,共设九座城门。
后至1923年长沙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长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6.1米,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见证。两千多年来,三国“关公战长沙”、元军占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天心阁下,**长沙三次大会战和“长沙大*”曾在此演绎着十分悲壮的故事,致使天心阁和其所在地饱经战*,屡遭创伤,数次翻修,成为今天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数不多的载体和纪念地。
据主阁二层保留的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长沙府志》所载,其始建于五百多年前的明万历年以前。天心阁原为文昌阁,祭祀文昌帝君、奎星,曾为城南书院祭祀场所。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后,该阁以北城墙上的祭天神、观**的天星 (心)阁废,文昌阁更名为天心阁。
“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所以湖湘学子常聚于此,不仅希望有朝一日学业有成,封侯拜相,而且登高远眺,长沙“山、水、洲、城”美景皆可尽收眼底。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