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福建石狮人氏,任265科技有限公司CEO。少时受经商风熏陶,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触网”,2000年,进入互联网领域,投资域名并获得*大成功。2003年5月,创办265.com,并于2007年被Google收购。2005~2007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被广大站长尊称为个人网站教父。2007年后,开始进行网络投资,先后投资数十个**网站,成为中国**的天使投资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新兴行业***的角色转换。在美颜手机MeituKiss项目提出后,蔡文胜本人即亲自出任美图秀秀董事长。
蔡文胜的创业故事:
他曾单枪匹马,*得十多万个互联网域名,总估值超过1亿美元;
他高中没毕业,英文相当烂,却把网站卖给Google,还成为众多VC的座上宾;
他是**流的天使投资人,所投网站中有多个已经是千万美元级的热门公司;
他和另一位超级站长做4399游戏网站,很可能会比陈天桥更先做成“平台运营商”。
2014年6月底,30岁的李兴平有了自己人生**次乘坐飞机的经历,一直以来,他都极少离开他的老家广东兴宁市。和此前仅有的三次出省一样,这次李兴平的目的地也是福建厦门。不同的是,他的朋友、搭档蔡文胜专程从厦门飞来广州,陪他一起出行。
他们要商量的是两人共同运作的4399游戏网站的下一步计划。事实上,这个投资不到100万人民币、40来个人的休闲游戏门户,已经成为2008谷歌热榜上排名第七的互联网品牌,目前月收入超过1000万元,**估值超过8000万美元。但他们暂时**了投资,“我们会自己拿*养,4399有机会做很大,IPO只是一个小目标。”蔡文胜笑称。
他与李兴平,也许是中国互联网*草根的组合。都是成功的个人站长,先做对手、后成朋友,现在是搭档,而且**互补。李兴平极度内向,不懂管理,习惯单打*斗。而蔡却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人脉深广,颇得资本信任。
对于草根用户的理解,中国网络界没有人敢说自己比李兴平更强。他初中文化,装过电脑、管过网吧,于1999年5月创建网址导航站hao123.com,单日访问量*高超过3000万,堪比搜狐。2004年8月,百度以数千万元的代价将其收购。
蔡文胜,福建石狮人,高一辍学,早年帮家族做服装生意,1993年移居东南亚,1999年回国后开始做域名生意,成为中国*成功的域名投资者。2003年蔡开始模仿hao123做网址站265.com,2004年获得IDG和Google投资,2007年谷歌中国以“数千万美元”(蔡自称)的价格收购 265。在此前后,蔡开始涉足投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暴风影音、快车、CNCN统计、ZCOM、58同城等数十家热门互联网公司。
人们常常把互联网的创业者分为张朝阳、李彦宏为代表的海归派,和马化腾、马云为代表的土鳖派,这两者尽管有明显的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在创业之初就是公司化的运作,依靠创始人的远见和魅力,模仿国外的商业模式,聚集大量的人力财力,捕捉大的潮流趋势,在成功上市之前,大都经过了漫长的“烧*”阶段。
而个人站长群体的创业方式则相去甚远。个人站投入很少,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网站非常简陋,通常就是依靠一两个“杀手应用”,吸引几十上百万甚至千万用户,然后获取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纯粹的中国特色。
39岁的蔡文胜正是个人站长实现商业进化的*佳代表。
“一个人靠自己可以做成一个价值几千万人民币的网站,只要走对10步,李兴平等都验证了;如果要做成几千万美元的公司就得有团队,还要走对50步,走错一步都可能走不到;但要做成几亿美元的公司,就要走对100步,每一步走错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我现在是在50步到100步之间。”
某种意义上,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等人的成功可以总结,但却无法复制。对于大多数普通创业者来说,蔡文胜对产品的理解,对用户的把握,对机会的判断,包括其赚*的思维方法,才真正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
在未来五年的“全民互联网”时代,只有个别幸运儿成就大事业,那需要能力、胆识、团队和运气。但是,找到赚*的有效法门,开拓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意,许多人还有机会。
域名*注秘技
“为什么做域名?因为我喜欢1块*赚10块*的生意。为什么我比别人做得好,因为我做事动脑子。所有的NB都是比别人多那么一点……”
“蔡总,30万买你的suzhou.com可以吗?”2014年7月21日晚,蔡文胜亮出他的iPhone手机,给我们看一个陌生号码刚发来的短信,他的回复是“这个域名少于100万不卖”。
几乎每天,他都会收到这种和他商量买卖域名的电话、短信或者邮件。在“米农”(网络域名玩家的自称)的世界里,蔡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就连国外的域名投资客,也都知道中国有个Mr.Cai。
有意思的是,蔡其实在2000年才开始做域名。当时早已过了域名投资的黄金时期(国际互联网域名始于1985年,1992年之前域名都是免费的,1994年后有了域名注册商,才开始收费,并有了*注)。当时,全中国有数千人在参与这块生意,包括很多互联网精英也都尝试。
而蔡本人此前除了买电讯盈科PCCW的股票赚到点*之外,对互联网毫无了解。他是在香港偶然看到一个报纸新闻,说business.com域名卖了750万美元。那一天是2000年4月25日。
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兴趣,“我对用1块*赚1块*的生意不感冒。一个域名注册费才200块,但是好的能卖几万,利润很高。”他决定放下家族的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生意,全力投身此事。
但 2000年时,有价值的国际域名几乎已经被注册一空,蔡文胜不可避免地交了不少的学费。他一口气注册了一两千个域名,什么类型都有,比如模仿联想 FM365.com注册的FM86.com,但这种他自以为很好的域名其实并无价值,“结果一个也没有卖出去”,一下子赔了几十万。直到2000年底,他才知道,域名注册之后每年还需要续费,如果不续费就会“掉下来”,也就是说,可以重新被注册,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注可能“掉下来”的有价值的域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