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行情看好就卖猪仔,猪肉价格低靡就养肥猪……”。几经打拼,他——2011年被石柱县评为“石柱县养猪状元”;2012年被重庆市农村工作**小组评为“养猪大王”。
马勤良,石柱县下路镇红岩村八一组村民,所建生猪养殖**场位于下路镇照明村赵店组(土名大塝)。该养殖场经过其近4年的连续投资,目前已建成母猪空怀舍3栋,面积1100㎡,共480个限位栏;产仔舍3栋,面积1440㎡,共120个产床;保育舍3栋,面积1440㎡,共100个保育栏;育肥舍6栋,面积2400㎡。建成80m³沼气池4口,沼液储存池550m³,固废堆积场320㎡;绿化苗木区4500㎡,拥有各种苗木11000株。现有洋二元能繁母猪250头,后备母猪50头,拥有皮特兰、圣特西等新品种猪20余头。仅去年1-11月,该场就共繁育仔猪4000头,出售肥猪3200头,出售仔猪800头。据了解,该养殖场预计今年还将在市内外**的指导下进行洋四元杂交仔猪的繁育研究。
放弃高薪回家创业
“想当初在外地打工,我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仅配备了‘大哥大’手提电话,而且出入还有轿车接送,好不风光!”谈到养猪创业前的经历,马勤良回味中带着无比的自豪。
马勤良介绍,当时他所在的公司效益非常好,作为管理人员,他每月能拿到1800多元的工资。虽然现在看这点工资算少的,但在当时,可比**工作人员每月工资的两倍都还多。
“你给我打工,始终是一辈子打工,不如自己回家创业,同时也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公司老总林加良的一句话打破了马勤良的平静生活。想着家乡贫穷的父老乡亲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样子,他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下定了决心。
他毅然决然的带着自己打工积蓄的20多万元,踏上了回家创业之路。
曲曲折折艰难求索
“回到家乡,怀揣创业梦,却苦于无门路。”马勤良说,他在下路镇小学旁开过副食小卖部,干过3年的粮油加工,但种种原因导致经营不善,亏损了8万多元。
“想到当初在外打工时丰厚的待遇,看到自己在外挣来的*不断被打‘水漂’,感到*自创业的艰难和渺茫,我时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马勤良感到十分落魄,十分迷惑。
“在干粮油加工的3年里,我也养过猪,但只是业余的,规模不大。可没想到,就因这一偶然,把我引上了这养殖之路,让我成了今天的‘猪大王’。”马勤良风趣的说,当时猪肉行情好,看到周边的农民养一两头猪,就能收入6千多元,而老百姓都随着打工的浪潮,纷纷外出打工,养猪人少,让我感受到了市场对猪肉的*大需求量。
马勤良真真开始生猪养殖,应该从2004年算起,当时他的养殖场生猪存栏已有300多头。
“看着家乡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回家创业又没能成功,没能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致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马勤良有些内疚地说,想到自己有养殖场能提供充足的肥料源,他在养殖场周边租用了大量荒地,培育了月季、紫荆、广玉兰等花卉,栽培了桂花树、茶树、罗汉松等树种,搞起了农业产业链发展发展模式。
“记得当时全县大力**辣椒种植产业,在下路**的积极倡导下,我就种了50多亩辣椒。结果一季下来,就纯收入了7万多元,这让我尝到了甜头。”马勤良从创业中获得了一点成就感。
一波三折越挫越勇
创业艰难,一波三折,往事不堪回*,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
“想起当时的一幕幕,真是寝食难安,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也不知当时是怎样熬过来的……”马勤良说,2006年,全国“一片蓝”(蓝耳病),猪仔无人问津,肥猪无处销售,出栏的肥猪毛重仅卖到了1.7元∕斤。
“看着几百头还没出栏的猪,我不知所措。家里的*以全部投入进去,可以说当时已是身无分文,然而猪饲料是不能间断的,不然喂肥的猪就会垮架。”马勤良讲到他那时的境遇,已有些哽咽。
“无*买饲料,四处借*度日。”该养殖场工人李益平说,记得当时养猪场的母猪大量产仔,扩建场地用的砖、水泥都没人敢运,怕拿不到*。马总那时赊账太多了。
马勤良强扔着没让眼泪流出来,但已说不下去了。笔者不难从他脸上读到,当时他所经历的沧桑岁月和承受的创业心酸——好男儿有泪不轻弹!
笔者后来获悉,张燕和王明武是石柱县正大饲料门市的经销商,得知马勤良当时的困难,他们慷慨相助,一共为马勤良赊了18万元的饲料费,让他度过了那艰难的一年。
搞好环保就是防疫
众所周知,搞养殖业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此养殖户必须大量投入资金搞好牲畜的尿粪等排放物的处理工作。
“建好牲畜的尿粪等排放物的处理工程,我花再多的*也值得。其实搞好环境保护,这就是给牲畜打*好防疫针。”谈到环境污染问题,马勤良十分有见地的说。
2010年,马勤良在**的帮助下,投资110万元,承建了畜禽养殖减排项目,专项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大力的改善了周边环境,得到了老百姓高度评价。同时还花了3万多元专门购买了粪便“干湿分离机”。把粪便制成有机化肥,无偿提供给当地老百姓,灌溉庄稼,也为他自己发展的产业链中种植的蔬菜,培育的花卉、苗圃提供了大量有机肥。
憧憬未来大步向前
“林总的教导造就了我现在的辉煌!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真得好好感谢他。马勤良说,当然更离不开各级党委、**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
“目前,我县70﹪的猪仔要靠外调进来,所以养殖场的仔猪销路问题一点也没有,现在找我卖猪仔的客户还要提前预定呢!”谈起养殖场后面的打算,马勤良满怀信心的说,今年他将建一个饲料加工厂,并打算再修建一个市级养猪扩繁场。
“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一起奔小康。”马勤良介绍,下一步他将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搞有机生猪养殖,将生猪发放到农户家中代养,并以高出市场价格进行回收。这一项,家乡父老乡亲每年就能增加700-1000元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他们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