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绣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全盛时期,更有“湘绣甲**”的美誉。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市场开发出现的诸多问题让湘绣的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在“四大名绣”中,湘绣市场占有率仅为10%左右。
当前,湘绣以工艺湘绣为主,但工艺湘绣受其用途和消费对象的限制,市场容量有限。日用湘绣市场容量大,经济***,但为何却没得到长足发展呢?湖南沙坪湘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友义对记者说:“湘绣行业普遍存在着“重工艺湘绣轻日用湘绣”的观念和发展模式,认为发展日用湘绣会降低湘绣的品位,影响湘绣的对外形象。因此阻碍了日用湘绣的发展,影响了湘绣的经济效益。”目前,一些湘绣生产者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研发投入,一味地模仿,利用老百姓对湘绣与苏绣难以区别的弱点,以湘绣的名义销售成本较低的苏绣,极大地破坏了湘绣的声誉和市场。对此,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彭继球语气颇为沉重,“长此以往,湘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湘绣的辉煌时刻
湘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期,湖南地区的刺绣技术已高度发达,可在汉代以后,却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平江绣女李仪徽*创掺针法,才使湘绣重新崛起。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湖南湘绣研究所精心创制的《雄师》、《饮水虎》等湘绣精品已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研制的双面绣《杨贵妃》、《望月》等被国家有关部门珍藏;贺香港回归的大型湘绣双面座屏礼品《百鸟朝风·洞庭春色》在香港回归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和齐口好评。在国庆52周年前夕,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镇的沙坪湘绣厂根据董希文先生的同名油画,由8名绣女历时14个月精心绣制的《开国大典》,绣片长201厘米,宽124厘米,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时在***举行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湘绣的现状
然而,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无比荣耀的背后却难掩尴尬的现状——在**市场上,**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的市场。一些湘绣生产厂家纷纷倒闭,湘绣出口受困,现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长沙市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湘绣快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
有**建议,当前,湘绣应积极整合**级绣师资源,*救式挖掘和传承**技艺;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项基金发放方法,把优惠政策用在专业人士身上,提高绣工的待遇,**湘绣工艺师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湘绣的技艺研究和传承;重视“绣娘”所进行的刺绣艺术进行创新,可以采取重奖的形式,鼓励其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