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新环境下CIO能否突围,CIO这一词传入中国已有些年头,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信息化主管都已经换上了一个新头衔:CIO。
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模式层出不穷,面对云计算、IT消费化、大数据等的洗礼,正是CIO们发力重塑IT的时刻,然而许多国内CIO们在权力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业界也有**疑CIO这个职位是否会继续存在。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信息化已**陌生,CIO这个崛起于信息化初期的职位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T部门挂在CFO或COO下,这导致业界产生了CIO这个职位将消失的论调,部分CIO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了悲观的态度。那么,在新的技术和商业环境下CIO们应该如何突围?
CIO的价值如何体现?
关于CIO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总是被讨论。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逐渐进入企业,对于CIO地位的讨论甚至已拓展到其存在的必要性。目前有种观点认为未来企业中CIO没有存在的必要,其更多的只是会成为CEO的一个顾问而已。其实于企业而言,CIO的角色本应该是整个企业发展方向的顾问,而不仅仅是CEO的。业界频繁讨论CIO的地位问题,并不意味着CIO真的无关紧要,而更核心的问题在于CIO的价值如何体现。
目前多数企业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信息化历程,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也相对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成本投资上也相对较多。但是如此投资,却很难让整个企业一目了然地看到信息化的成果,因此量化的结果于CIO而言确实是福音。但是体现自己的价值,CIO不能**依赖于厂商给予的评价体系,更应该从自己的整个工作中体现。
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的技术兴起,其实对于这些新的技术,CIO或不必着急引入,但是也不能拒之门外。新的技术在某些层面是可以**业务发展的,作为CIO也应积极考虑***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融合性。如大数据就很好地说明了未来数据之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CIO也应直面自身企业数据管理的困难,在还未进入大数据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从现在企业管理者对于CIO的需求角度看,他们大多希望CIO在从事信息化工作方面,落实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等商议决定上。CIO需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犯代价高昂的错误。因此,在讨论如何让CIO变得更有竞争力时,目前普遍的看法是,CIO必须更好地宣传IT部门成功经验,升级为***CIO;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与企业高管的良好关系。这些工作方法还远远不够、影响力还十分有限,需要CIO在实际中不断修正完善这条工作思路。同时,CIO需要提升影响力来引导组织的发展和方向。企业CIO需要通过不断优化、提升IT支撑工作,来影响更多的人、高管团队,使他们认同IT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整体运营成本、规范管理及推动企业的发展。
CIO的未来取决于能力和角色转型
随着**技术(如移动、社交、云等)的发展,CIO们预测,IT预算会从核心技术,如基础设施、网络、存储、计算与ERP等向一些**技术,包括移动、CRM、移动商务、云、社交和营销自动化转移。接近三分之一的CIO(32%)预期,新兴IT模式和技术将会在未来1~3年内导致IT按员工人数预算的减少,只有22%的CIO预计人头预算会增加。由此而来,企业决策者应该多从CIO群体中征求意见,CIO也应该主动“游说”高管层。相反,如果IT部门**被动地等待信息分享,那么他们就很难参与到企业议事日程的制定中。在企业内部,那些单纯依靠技术的交流是很难影响到企业决策群体的。专业的IT人士虽然能了解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但却无法切实体会处于流程中的相关人员的经验或难点困惑之处。CIO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企业从业者着想,就无法对他人产生影响。
协作、敏捷性、云计算是所有CIO都会面对的挑战。此外,沟通、**能力和信任必须交织在一起,这三项能力的任何一项都必须依赖于其他两项。据一次非正式的**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CIO展开所有工作都必须依赖于这三项能力。部分不赞同这种观点的人是因为CIO没有**地传递这些信息给业务部门。没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CIO不可能**地执行日常工作,如果CIO们能持续管理和**变化,那么他将会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信任。
为了让CIO工作更**、能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可,除IT预算等客观因素外,CIO不仅要具备这三项能力,还应该具备以下四项能力:技术洞察力和与业务结合的能力;对企业内跨部门的认知;大型项目的管理能力;由被动到主动驱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