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煤集团再亏7亿寄望政策**,组建五年之后,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煤集团”)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么好,而是陷入了困境。继去年净利润亏损17.72亿元后,今年前三季度,吉煤集团的净亏损又达到了7.47亿元。
在此形势下,吉煤集团不得不一再向当地**求助。记者获悉,吉煤集团的主管部门吉林省***[微博],于近期向吉林省**上报吉煤集团脱困转型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的请示。这意味着,吉煤集团要在亏损煤矿关闭、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可能获得吉林省**的进一步支持。
然而,外在的扶持政策或许无法挽救目前的吉煤集团。平安银行能矿事业部研究中心主任周泰表示,吉煤集团很难脱困,煤炭行业整体不好,吉煤集团的成本下降空间不大,所以只能是部分减亏,并不能**解决问题。
*困难时期
吉煤集团陷入*额亏损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2013年度,公司营业利润为-20.60亿元,利润总额为-16.85亿元,净利润为-17.72亿元,亏损金额已达到吉煤集团2013年度审计后净资产的53.50%。
进入2014年,吉煤集团的状况并没有很大的好转。今年前三季度,吉煤集团的营业利润为-9.87亿元,利润总额为-7.17亿元,净利润也亏损7.47亿元,占公司2013年净资产的22.56%。
然而,这样的经营状况对于2009年才组建成立的吉煤集团来说,也是始料未及的。为实现吉林省煤炭行业深化改革,推进煤炭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扩大煤炭供给总量,经吉林省人民**批准并出资,2009年6月,吉煤集团挂牌成立。
吉煤集团以煤炭生产业务为主,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2.44亿元,煤炭业务收入为52.7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64.02%。
在煤炭资源方面,截至2014年3月底,公司下属辽源、通化、珲春、舒兰及杉松岗五大矿业集团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0.94亿吨,可采储量6.05亿吨;公司共有26个生产矿井,煤炭核定生产能力为3080万吨/年。煤炭深加工方面,截至2014年一季度,公司共有洗煤厂18座,洗选能力为2500万吨/年。
一位煤炭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年前后,国内煤炭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吉煤集团在这时组建也是想凭借规模优势获得更大的效益,然而煤炭市场的形势变化太快,使企业措手不及。
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煤炭价格便出现下滑趋势,到2012年5月份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弱市延续至今仍无明显的好转迹象。
吉煤集团一位人士也坦言,今年可能是集团成立以来,经历的*困难时期,生产经营**艰难,企业亏损严重。
2014年前三季度,吉煤集团商品煤销量仅完成1112万吨,比计划减少303万吨,影响商品煤收入比计划减少8.75亿元。另外,公司商品煤平均价格288.76元/吨,比计划下降67.72元/吨,影响公司商品煤收入比计划减少8.09亿元。
2013年,吉煤集团获得**补助3.55亿元,但这对于其严重的亏损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此前,本报也曾*家报道,由于回款率低以及回款质量差的影响,吉煤集团也像部分煤炭企业一样,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员工发不出工资、安全生产无**、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后果。
寄望政策**
今年10月20日,吉林省印发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共提出十六条意见,其中包括要通过加快小煤矿退出、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煤炭产能监管等措施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要对**产煤市(州)、县(市、区)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等措施。
作为吉林省*大的煤炭企业,《实施意见》还特别针对吉煤集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一方面是支持吉煤集团对所属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煤矿企业实施破产关闭;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吉煤集团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另外,还要指导吉煤集团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由以生产煤炭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向煤炭生产经营、非银行金融、非煤产业等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由生产煤炭能源向转化清洁能源方向转变;由国有*资向股份制方向转变。
对此,吉煤集团也是积极响应。上述吉煤集团人士表示,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吉煤集团的主管部门吉林省***[微博]在近期将向吉林省**上报吉煤集团脱困转型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