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的经营者与很累的管理者,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高管,如总经理、副总经理、HR总监、销售总监OR财务总监,那么,当有人突然问你:你是属于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你可能会觉得很突然:这有区别吗?经营者和专职管理者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经营者是对企业利润负有重要责任的人,而专职管理者不是
一个人对企业利润是否负有重要责任,可以从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终责任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如果一个人承担了对企业利润的三个责任中的任何一个的话,他就可以算是经营者了,如果一个都没沾上,当然就只能算是一个纯粹的管理者或专职管理者,而不管其地位有多高。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没有销售就没有利润可言。所以,一个企业的销售总监或主管销售的副总,或者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市场总监,一般情况下都是对销售(市场)负有直接责任的人,也就是对企业利润负有直接责任的人,他们当之无愧地应该是企业的经营者之一。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利润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当然应该是总经理,负有*终责任的人当然是企业**或董事长,他们都是企业的经营者。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个董事会,他们要负责公司的战略,就相当于是为企业把握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重要的事情,董事会成员是对公司利润负有*终责任的人,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算是企业的经营者。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依总公司的规定要*立核算经济效益,并没有设董事会,但是设了一个“经管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全权负责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则经管会的成员是要对该公司利润负*终责任的人,应该算经营者。相反,如果一个公司高管,不管是HR总监,行政副总、工会主席、生产厂长还是金融机构的风控总监,如果既不是董事会成员又不是经管会成员,则无论其职位有多高,自己认为对于企业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算是经营者的。
当然,我们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属于经营者,特别强调一般情况下,是因为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上市公司的*立董事。中外各国情况都差不多,上市公司*立董事主要是用来代表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设置的。对于公司战略这些重要问题并不参与,也不一定懂。只是在以下某些情况下可以*立地发表意见。
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立董事并不对公司的经营战略负责,不是为企业这艘船把握方向的人,因此不能算是经营者。
二、经营者眼睛是向外的,主要负责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纯管理者眼睛是向内的,主要负责做好确定条件下的*优决策
一个企业要想**,*先必须要做好经营决策,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重要的决策:
·是否要上马一个项目
·生产(或销售)什么产品
·生产多少产品(或进货多少)
·价格定多少
这四个决策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决策错了就会使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属于风险很大的决策。例如,一个房地产公司要不要再建房子?不好说,房价可能继续涨也可能马上要跌了;造高档商品房还是造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不知道,哪一个会更好卖要到时才会知道;造多少?要研究,造多了可能卖不掉,造少了又不够卖;价格定多少?也不好说,建好了再看情况。这些问题都是事先没有确定的答案的,然而又是*重要的。如果这几个决策做对了,则****很容易,员工工作很轻松,年底大家都可以有奖金有分红。相反,如果这几个决策做错了,则无论生产工人生产时如何挥汗如雨,销售人员如何东奔西跑劳苦奔波,企业*终还是逃不了亏损的命运。所以经营者必须眼睛向外,紧紧盯着市场,时刻关注市场,争取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管理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是向内的,主要负责做好确定条件下的*优决策。确定条件下的*优决策是什么,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一桶水(这个条件是已经确定了的),要你洗两件衣服(这个任务也是确定的),要想把衣服洗得*干净(*优目标),你该如何洗(*优决策)?是洗一次,还是把一桶水分开了,用来洗两次甚至洗三次?这就是确定条件下的*优决策问题。如果一个公司已经确定要上马一个项目,在人、财、物一定的条件下该如何做才能做得*好,例如如何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如何融资才能使得资金成本*低,如何采购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原材料的成本*小,如何保证房子的质量,如何才能让房子的成本降到*低等等都是属于确定条件下的*优决策问题。当然现在基本上有科学方法特别是定量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了,所以这类决策相对经营决策来说要容易些。
外国人常说: Do the right things,and do the things right(一要把事做对,二要把事做好)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在企业里面,把事做对,主要是经营者的事情;把事做好,主要是专职管理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