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所说的阿里内伤究竟是什么

2014-11-07来源 : 互联网


马云所说的阿里内伤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将阿里比附为一个帝国,从感性的经验来看,这个市值 2380 亿美金的帝国目前的结构似乎显得有点“国富民穷”,一些人不得不付出高价以登上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

我有一个朋友,名校毕业,本科后曾拥有一份优渥的工作,但没多久就辞职了。“我要开一家淘宝店”,他说。

这家店如他所愿开起来了,卖女孩们的搭配包包。为了开店,他投入了自己工作时攒下的所有*,为了让父母以为自己仍然是有稳定收入的小白领,他泡在离家很远的一家星巴克,每天骑车“上下班”。有一些时候我很晚上线,看到他还登在线上写产品描述、发微博帖子。

在这么努力的情况下,生意却不那么好,有时候,他会冲我抱怨:每天才四五个订单,根本*不到*;但隔些时候,他又变得信心满满,因为“做淘宝总是万事开头难的,尤其是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打造一家皇冠店铺。”但*多时候,他对我采取一种事务性的“骚扰”手段:“亲爱的同学,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来帮我刷个单吧。”

所谓刷单,是通过虚假购买来刷高店铺的信用评分,订单的背后并没有真实的交易。由于淘宝搜索中,销量的权重占比很高,针对某一款产品的订单量刷高了,在淘宝搜索结果页面中便排在了前面,也就获得了优先展示的机会。

我不胜其烦,转而问他:你干嘛不买钻石展位(淘宝内按流量竞价售卖的广告位)、不投直通车(淘宝推出的搜索引擎竞价模式)?

他拾掇拾掇把一个后台截图发给我看,截图上标明,他曾经***投了 720 元的直通车广告费,带来的订单是 758 元,平均投一百元*,带来 100 元生意,再扣除掉成本,显然亏惨了。而刷单的成本是每单 12 元(其中 7 元刷单公司的佣金,如果是朋友,这 7 元也免了 + 5 元发空包运费),妥妥的划算。

在电商周边行业混迹这些年,我对刷单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感性的知识,则直接来源于他。据说,这家规模不大的店铺中,40% 到 50% 的销量,都是刷单得来的,而我朋友这样的情况,虽然**却绝非个案,从近年来陆续爆出的负面新闻即可见一斑。

从本质来看,刷单现象的愈演愈烈,是淘宝流量红利时代结束的表征。在早些年,淘宝上的店铺少、商品也少,是卖方市场,**时代里,淘宝逐年增长的流量曾让那些*占先机的卖家*得盆满钵满,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一份梦想来这里淘金的时候,大淘宝的流量其实已经跟不上卖家的增加速度了。也因此,淘宝的入口一再被细分、收窄,变得越来越贵,许多店铺因为无法获得来自平台内部的入口,只能转而依赖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网站为自己引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梦想来阿里淘金

倘若把淘宝比作一家商业地产公司,当商业地产周边开始建造小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流一定会越来越多,随着人流的增多,越来越多店铺入驻,有限的面积必然因此而被分流掉,此时,一些*不到*的店铺要么转租,要么通过发宣传单、打小广告来为自己引流。而地产商也会立马跳出来告诉你,我在楼顶上帮你立个广告牌吧,或是帮你把店铺搬到一个更好的位置吧。生意倒是确实变好了,当然,前提是房租得涨。

显然,阿里巴巴不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发觉,从此前大阿里系的一系列动作来看,马云近年来做的两件事,无非是“寻找新的入口” + “提升大淘宝整体的调性”。

基于前者,阿里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例如,曾先后收购了高德地图、UC 浏览器、虾米音乐、入股优酷土豆,整得满世界都是 BAT 的新闻,鸡飞狗跳。

基于后者,则借集团*席战略官、总参谋长曾鸣的口提出了“小而美”和生态系统的概念。阿里巴巴要成为一个生态体系,要让一大批有特色的店铺生长在淘宝的土壤上。

但是,“小而美”需要背后一系列制度支撑,实施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这条听上去会让很多中小卖家振奋的信息,事实上却让大部分人无所适从。什么叫做小而美?怎么定义特色?倘若不能以销量来筛选店铺,淘宝内部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评价体系让更丰富的店铺浮现出来?

标签: 企业家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