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优特产:长沙捞刀河刀剪

2014-10-14来源 : 互联网

湖南名优特产:长沙捞刀河刀剪,捞刀河刀剪是湖南省**的工艺小商品,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精细的工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捞刀河原名涝塘河,因传说关羽战长沙时在这里落刀,继而捞刀而得名。

明代兵部右侍郎**隐居长沙城北郊时,曾登上鹅羊山远眺,写下了《涝塘烟树》一诗,描述了长沙八景之一——捞刀河优美的景色:涝塘树色晓苍苍,尘土安驰正渺茫。十里通衢烟花杂,一弯流水菱河香。穿森啼鸟声声巧,竟度行人日日忙。遐想不如抛俗果,绿荫深入醉壶觞。

捞刀河之名气更缘于捞刀河的刀剪,并由此而得以“刀剪之乡”驰名的全市面积*大、人口*多的捞刀河镇。从出土文物看,该地区战国时期即有铁刀,宋代出现铁剪。据清朝同*《长沙县》记载:早在500年前,捞刀河地区的刀剪生产就十分兴旺,有生产剪刀、菜刀、剃刀等“三刀”的作坊数百户。所生产的刀剪采用“镶钢锻打”的工艺,锋利无比,而且精巧合缝,松紧适宜,品种繁多,式样美观,清初就小有名气。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董彦章”的刀剪工匠以捞刀河为刀剪生产基地在长沙城里小古道巷口开设了一家名叫“董同兴”的刀剪店。当时学院街考棚距“董同兴”刀剪号不远,每届全省院试,考生慕名都要买把剪刀回家乡,捞刀河刀剪也因为良好的信誉和**的技术而声名远扬。后来,长沙城里标有“董同兴”、“董同升”、“董同新”、“真董同兴”、“老董同兴”等同名或同音的刀剪号达54家之多。到明国时期,“董同兴”已经成为了经销刀剪商店的代名词,声名远扬,盛极一时,上世纪70年代,捞刀河刀剪风靡全国,当时全镇有二三十家小作坊日夜生产,仍供不应求。

捞刀河刀剪生产工艺复杂,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30多道工序,包括下料、滚铁、拉梢(或打槽)、点焊、打叶子、冲葫芦、改里口、压胜败、打单口、砂轮成形、钻孔、花眼、打粗、热处理、调口、锤梢、滚梢、挖葫芦、打直梢、弯梢、平梢合脚、打磨叶子、溢油、电镀(或发兰)、磨铜、水磨、配剪、切告、装配、升油、刻字、上油、装箱等34道工序。

所生产的刀具成品必须达到:刀品锋利、两边夹钢均匀,不得有断刀、白刃等。刀向应平正、光洁、刀箍、刀把与刀身结合牢固,刀把、刀背、刀头和刀跟应光滑、端正、刀芯、帽应端正、无飞刺,砍肋排骨或砍实心竹筷应达到不崩不卷,切肉过筋,切姜留丝。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