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一:我下命令你就做,没效果是你的错。
小作坊时代,**是技术方面的“**”,进入企业时代,习惯了做“**”的**依然以为自己是经营管理**,任何指令未达到预期效果,只是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的命令,从管理的角度无疑是需要照做的,于是,每个员工都是光荣的“背锅侠”。
病症二:我就要!
**:我要做内容营销
**:我去找顾客喜欢的内容,监控转发量
1个月后。
**:我的品牌和产品为嘛没上
**:上了啊
**:不够!要长期轰炸
**:这……会掉粉的
**:我就要!
**:好
再1个月后。
**:粉丝增量肿么不高?新客户比例肿么不够!
**:。。。
病症三:听**的,还是听**娘的?
**娘是个职务吗?是吗?不是吗?
**娘的话员工能不听吗?能吗?能吗?
当**和**娘意见不一,员工听谁的?
这里的**娘可自行替换为**的兄弟姐妹小舅子二大爷……小作坊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家族企业起步, 指令的一致化和管理的制度化,是转向企业化经营中一个纠结的问题。
病症四:业绩不是骂出来的。
孩子成绩不好,骂!家长式管理是小作坊习惯的模式。企业化经营之后,业绩不好,骂!**不利,骂!没拿下客户,骂!市场占有率不佳,骂!一切先骂完人再说事儿。
可是套用一句十年前偶像剧的台词:提升业绩这事儿,骂人如果有用,还做销售干嘛?
病症五:会咬人的孩子有奶吃。
告个黑状,下个绊子,挖个陷阱,有人的地方就总会有这些事儿。只是,林子大了,**的眼晴还是只有两只,如果再加上还有没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于是在**的眼中,会咬人的孩子,反而成了努力的好孩子。
病症六:不在做方案,就在准备做方案的路上。
自打从小作坊变成了企业,原来那些哥几个碰个头商量一下就决定了的事,无论大小,好像都要拿个有方块字的东西才能确定。
方案本来是个好东西,计划也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是如果失去了小企业响应速度的优势,无疑就走入了重方案而轻执行的怪圈。
病症七:听**的,还是听市场的?
**的意见和市场现实出现分歧时,听**的,还是听市场的?其实很多时候是个脑残问题。
激励制度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当**坚持“你不按我说的做出来有什么用”,员工自然学会了“做事不能做完美,总要留点让**批评的空间。”
病症八:**的心思你得猜
**说某个市场活动要做出社会效益,于是员工忙前忙后折腾半个月,收工时**问的很可能是“有多少赢利?”
自从从小作坊变成了公司,员工发现**好像突然不会“说人话”了,“企业家”这个自我定位,让**不自觉地用高大上的语句把自己真实的目的“包装”起来,当他说往东,实际的意思很可能是往西。于是,猜**语言背后的真实目的,成为员工一项必备的“技能”。
病症九:管理是种强迫症
小作坊时代一切必须亲力亲为养成的习惯之一便是,在企业中,从前台到司机,从办公室清洁到买卫生纸,**都不自觉地想伸手管上那么一下,而结果是,无意中就轻易打乱了公司的权责范围及相应流程。
病症十:你真的还只是个小公司
当小作坊变成企业,**也下意识地抬高了对自己和公司本身的认知。以“大企业”的视角,业绩增长怎么看都达不到预期,合作伙伴怎么瞧都不够档次,员工能力怎么说都不符合企业要求,产品价格——当然要提升再提升才能符合品牌定位。
然而,市场只相信客观存在的事实。屌丝还是高富帅,这个真不是自己认定就作数。
免费订阅,免费邮寄!寻找赚钱好项目,就订阅《财富中国》致富杂志!【马上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