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大桥建议建姊妹桥

2014-02-20来源 : 互联网

省人大代表杨健以“橘子洲大桥毫无美感,无特殊历史,交通流量超饱和,成长沙东西连通的‘肠梗塞’”为由,建议原址重建橘子洲大桥。经本报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网络、热线与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

今天,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橘子洲大桥高峰期交通流量每小时6021辆次,12小时交通流量67919辆次,比营盘路隧道开通前的每小时6500辆次,有所下降。分析认为,橘子洲大桥并非影响过江交通的重要因素。

多数读者不赞成重建

“我看了报道,很激动。”读者孙先生拨打96258说,橘子洲大桥不只具有交通价值,还具有文化历史价值。如果拆了重建,只是对交通有利,但这个利益价值不能相抵对历史文化造成的破坏。同时,桥面质量还远远没有达到需拆除的程度。

读者李先生不建议拆的理由有三:橘子洲大桥无论是今天还是几十年后,仍是我省和长沙市的一张名片;长沙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现在能保留下来的物证和实证已经不多。橘子洲大桥是长沙市**座过江大桥,得过奖,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有保留价值;现在湘江有10条通道,如果此桥只承受五一大道东西方面的交通,从长远看应该没有问题。

市民回忆“老桥故事”

很多市民还纷纷回忆自己与桥的故事。作为橘子洲大桥的设计者之一,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朱若常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长沙人,几乎都参与过橘子洲大桥的建设,小部分是从灯泡厂、纺织厂、酒厂等抽调出来进入修桥的专业队,其他的则作为业余队在星期天和业余时间投入大桥建设。据不**统计,参与建设的工人有约80万人。用朱教授的话来说,橘子洲大桥与长沙人血脉相连,就因为很多人都为它流过汗,甚至淌过血。

“那个年代,工程技术不高,靠的就是人力。围堰、沉井、清淤……全是千百人齐上阵,有的同志为把岩石隙缝中的沙石清除掉,没有合适的工具,就用手指抠。”朱若常说,大桥1971年开工,1972年国庆建成,总投资18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原料和建材、设备,建设用工主要来自居民的义务投入。

“修桥时主张向工农兵学习,我们就请来了3个修石拱桥的麻石工师傅。”程翔云教授曾参与橘子洲大桥设计,他说,一位师傅的话让他深深认同,“修桥,只要两岸的墩子不动,就不会出问题。”

标签: 社会湖南长沙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