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长沙市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设**文化名城工作,会上决定,长沙将打造若干具有**影响的标志性城市名片,充分体现长沙的湘情湘韵,构建*特的城市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实现城市标识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助推长沙建设**文化名城进程。
近期建设目标:长沙打造六大**基地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一股文化建设**在全国掀起,在这股浪潮中,作为中部省份省会城市的长沙,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将文化建设与**化进程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响亮口号,顿时成为街头巷尾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这次长沙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初步勾勒了建设国家文化名城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近期来讲,就是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突出**文化形象基地、**文化创意基地、**文化旅游基地、**文化交流基地、**文化娱乐基地和**文化人才建设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使长沙成为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强市。
从远景目标看,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格局,基本建成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高度创新精神和广泛**影响的文化名城。
一批文化品牌将推向全世界
没有品牌的影响,没有文化的诠释,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很难发展,文化实力很难提升。长沙结合自身实际,将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倾力打造融合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地方特色与世界眼光为一体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
陈润儿介绍,长沙将依托湘绣和花炮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拓展和辐射,叫响湘绣、花炮文化品牌。依托“文化湘军”的影响力,以参评各类**节会和全国奖项为抓手,创作**文化精品,推动出版、影视、动漫等以品牌力量走向世界,使长沙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内容生产和创新基地。
长沙还将**培育图书报刊、电子音像、演出娱乐、影剧制作、动漫游戏市场,进一步完善各种综合交易平台,加强资本、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品交易中心。
此外,大会下发了《长沙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创意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全国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提出要以打造“沿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与“环岳麓山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着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性园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
2020年力争构筑起**文化名城整体框架
为提升长沙**文化名城建设进程,长沙将不定期举办文化项目推介招商会,每年将确保有一批文化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库。而长沙的城市文化标识,便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
目前,长沙马王堆汉文化园、长沙汉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梅溪湖**文化交流中心、雷锋纪念馆改造体质、文家市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已先后开工。
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湘涛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市要建成100个以上的重大基础性、标志性和战略性文化项目,构筑起**文化名城的整体框架。
为确保这些重大项目工程顺利进行,长沙市委常委会已研究决定,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12年增加到1亿元,在现有文化事业费的基础上,增加文化事业发展资金,都列入常年财政预算,今后的文化投入要按中央和省里有关要求逐步增加。各区县(市)要设立不低于3000万元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潇湘评论:一个成功的文化标识不仅能够提高一个城市的品味,而且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例如北京,大家都能想到北京的故宫。所以对于长沙打造**文化名域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长沙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