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称赞他是“国共合作的桥梁”

2011-09-14来源 : 互联网

 

寻访人物

林伯渠

1886年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修梅镇凉水井村。原名林祖涵,早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主义。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秀介绍加入上海的**党早期组织,成为我党*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3年进入**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主席,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37年起,多次担任国共谈判的**代表,积极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建立后被任命为**人民*****。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这些天来,本报“寻访湖湘红色足迹”报道小组行走在湖湘大地,感受着湘籍早期**党员的精神风范,每次寻访都有新的感动,在林伯渠的家乡临澧,记者的寻访同样伴随着感动。

谈及林伯渠早年的事迹,林伯渠同志故居纪念馆馆长严清涛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国民党一大时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林伯渠意气风发,跟随着孙中山走进会场。“林伯渠在1921年加入了中国**党,国民党一大前已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作为纽带,他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1 爬“将军树”练出一副好身板

距离常德市临澧县城10公里处,有一座修梅镇,沿着镇中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再往里走数公里就到了凉水井村。藏身于绿树深处的凉水井村,恍然让人有种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这里就是林家大宅了。”林伯渠同志故居纪念馆讲解员李群指着一幢古香古色的民国建筑向记者介绍道:“进去参观的话,不妨在签到簿上签到。”记者在签到簿上看到不少名字,其中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省游客。

故居前有一株千年古柏,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将军树”,关于这棵树,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林伯渠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林鸿仪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大宅的堂屋就是村里的私塾,自小林伯渠就跟着父亲读书。但是,长年累月宅在家里念书拖累了他的身体,林伯渠一度长得弱不禁风。”李群告诉记者,“堂伯林范新知道后,就对他说,你不是敬佩岳飞、戚继光这样的民族英雄吗?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一要立志高远、二要健身强体、三要持之以恒。我知道你年纪虽小,却志向远大,也有持之以恒的性格,只是这身骨子生得单薄,如不从小锻炼一副强健体魄,将来要想事业有成,恐怕难挑重担呵。”于是堂伯就教他练习攀援古柏健身,每天至少上下三个来回。林伯渠听完后,就天天爬树,风雨不改,终于练出了一副好身板。后来,他虽然年近半百,但是仍然能徒步参与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得益于小时候强身健体打下的基础。

2 为国共合作他“立功不小”

林伯渠曾一直为国共合作而奔忙。

史料记载,1921年,林伯渠首次到广西桂林,顾不上欣赏风景便直奔孙中山公馆,向孙中山引见**国际的特使马林。

严清涛告诉记者,毛泽东也对林伯渠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评价颇高。在林伯渠研究者涂绍钧所著的《林伯渠的青少年时代》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毛泽东和林伯渠倚在阳台的围栏上兴奋地交流着国共合作以后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大好形势。毛泽东笑着说:“这次国共合作,你可是立功不小啊!同志们都说你是国共合作的桥梁。”

“我算什么桥梁,顶多算是一块桥板子,守常兄(李大钊)和你们这些同志,才是真正的桥墩子。没有桥墩子,桥板子也不会稳。”林伯渠谦虚地答道。

3 前后两登岳麓山留诗作

严清涛告诉记者,林伯渠对长沙岳麓山有特别的感情,曾两次登岳麓山,两次赋诗。1906年春天,林伯渠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长沙振楚学堂与西路公学任教职。当年重阳节,他登高岳麓山,第一次在爱晚亭前赋诗。

“1906年黄兴筹划在湖南浏阳、江西萍乡、江西万载分三路起义,不幸军机泄露,革命失败,很多仁人志士都牺牲了。”严清涛介绍说,“其中就有林伯渠的好友刘道一。”林伯渠与刘道一于日本相识,在革命家陈天华的追悼会上结成生死之交。同志的离去让林伯渠伤心不已。他望着满山的红叶,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下了悼念刘道一的《游爱晚亭》: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招帝子魂。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兰成亦有关河感,愁看江南老树村。

“1959年,73岁的林伯渠又重登岳麓山。林老站在岳麓山上,眼前的山林树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诗兴大发,又写下了一首《重游爱晚亭》,刚好与53年之前的诗作相应和。”严清涛介绍道。

林老《重游爱晚亭》诗曰:重来不是旧山村,耳目一新爱晚亭。公社标名用岳麓,遍山种树尽冬青。韶光正是多佳日,化雨群欣出岫云。看到萌芽即发展,能宁大地可胜春。

4 严格教育后代对子女严厉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对子女的严厉在党内高层也是有名的。”严清涛告诉记者,林老之子林用三曾经回忆,六岁那年,延安庆祝新年演大戏,父亲带着他去看戏,他很高兴,挣脱父亲的手,挤到*前面,有人说,这是边区**林主席的儿子,大家就拉小用三坐在*前面。但林伯渠让警卫员找到了他,一边打屁股一边教训道:“为什么跑到前边?你以为你是干部的孩子就可以特殊吗?”

干部的小孩子不能特殊化,看戏不可到前排占座位,在大街上不能吃群众给的东西,这些规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

严清涛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林老严格要求女儿的故事。1946年深秋,女儿林利从国外回到延安,回到阔别8年多的父亲身边。不久,组织上决定林利去东北工作,林伯渠对她说:“多年不在一起,本来是想让你留在我身边的,但是,要服从组织的决定。”他叮嘱女儿,去东北后,一定要下农村,参加土改,一定要争取在基层锻炼的机会,由于当时面临着规模空前的战争,亲人处在不同的战场上,音讯阻塞,彼此惦念,而电报联系在当时只是为解放战争服务的工具,为私事拍电报是不能允许的特殊化表现。为此,林伯渠在林利去东北之际还不忘告诫:“还要提醒你一件事,去东北后,你切不可要求组织上让你和我通电报!”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