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国是谁?

2016-02-15来源 : 互联网

200年,陷入巨额外债困境的青啤,却在引进AB的谈判桌上异常强硬,他的底气是什么?一场简单的企业签约,最终却搬上了江泽民主席访美的外交舞台,他又是如何成功运作?

在与青啤联姻的第二年,AB就背弃婚约找起了“小情人”,他又将如何决断?15年的时间,足够酝酿出太多的故事。对于青岛啤酒来说,15年前与安海斯-布希公司(以下简称AB)还只是露水鸳鸯,到了2002年谈婚论嫁的时候曾命悬一线,最终却又戏剧性地上升为中美外交的佳话,期间大起大落的谈判不仅孕育了今天青啤的行业龙头地位,甚至潜在地影响了中国啤酒市场格局。青啤因贫出嫁三原则回首看青啤与AB的合作,不得不佩服AB公司的远见卓识。

早在1993年,正值青啤在H股整体上市之际,AB公司通过巧妙的安排购得了青啤4500万股,占当时青啤总股本的5%。正是这并不惊人的5%,埋下了日后十余年来,青啤与AB竞争、合作、共赢的战略伏笔,虽然这个伏笔在十年之后才显现出来它对全局的重要意义。而从AB设局悄然购股,到我们向对方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则源于当时青啤的巨大困局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变化。2001~2002 年,青岛啤酒遇到了巨大困难。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链问题。大量的国内并购导致了巨额的兼并成本,使得青啤的资金链非常紧张。那时的青啤已经把第一次融资、上市的钱全都投了进去,却依然没有填满兼并带来的资金黑洞。

从资产负债表上看,青啤的长期负债高达7.7亿元,短期负债超过4亿元。2001年增发A股融资人民币8亿多元,也依然是杯水车薪。因此,只能增加银行贷款,但产生了很高的财务费用。到了2001年,每年财务费用就已经上升到1亿多元,这样相当于企业给银行打工,成了银行的奴隶。幸亏当时的金融政策比较好,国家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但是我和董事会却更加担心,因为在利率如此低的优惠货币政策条件下,我们的货币成本、信贷成本还在1亿多元,如果中央调整金融政策,公司将置于危险的边缘。可以说,如果按照青啤当时的负债和现在的利率政策,那么青啤的财务成本将达两亿元以上了,那是很可怕的。

标签: 金志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