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出生,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金融专业毕业。从工科男“跨界”去做记者,留学归来后进入强生,从全国渠道经理“跨界”到上海总部市场部助理品牌经理。此后,在有着“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美誉的宝洁担任助理品牌经理。8年后,时任市场总监的他,选择将人生再次清零,创立自己的品牌。
□专题策划信息时报*席编辑黄莺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何蕊实习生陈宇翔专题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徐敏
年薪**的市场总监,辞职不干,背着个背包租一个流动办公桌,祼身创业!这不是职场传说,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唐亮,一个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先从工科男“跨界”去做记者,留学归来后进入强生,从全国渠道经理“跨界”到上海总部市场部助理品牌经理,后又任宝洁公司的市场总监,年薪**。但这并不能停止他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在他的世界里,人生的*终目标,不是高薪,不是奢华享受,而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追求,他不惜放弃已有的光环,褪去半世浮华,人到中年再次回到原点,寻找初心。
对于复杂的跨界人生,他的定义是,“每一次跨界就是一次清零的过程,好像玩游戏一样,总是在打怪,不停地通关。这就是跨界的代价。但你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决不会白白浪费。”
今年3月1日,40岁的唐亮正式辞去了宝洁市场总监的职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一个月前,他花了150元,在西门口地铁站附近的一起开工社区里租下了一张办公桌,租期一年。如今,他每天早上都会坐着地铁或公交车前往这个临时办公场所,在一个角落里,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与各种人进行不断的交流、打磨着自己的想法,做着创办公司的前期准备。
通过两次**联系,唐亮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一个周二的午后,在西门口附近的一个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身穿条纹衬衣,脚踩橙色运动鞋,背着一个绿色双肩背包,一身休闲打扮的唐亮。伴着浓浓的咖啡香,笑容满面、思路清晰、语速飞快的唐亮对于自己的跨界人生侃侃而谈。
**次跨越
工科男做记者沟通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唐亮祖籍湖南,1975年在广州花都出生。1994年,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学习**金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务、**贸易、**金融、**会计等一大批“国字头”专业应运而生,招生*爆。因此,唐亮也跟风选择了热门的“国字头”专业之一——**金融。
大二开始,学校增设市场营销课程,唐亮终于找到了兴趣方向。市场营销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布置了一篇论文。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彩电业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于彩电行业的讨论甚为激烈。因此,唐亮决定从该热点话题切入,写一篇关于中国彩电大战现状和预测的论文。
与其他跑去图书馆翻查文献资料、期刊的同学不同,唐亮走访了多家售卖彩电的商场收集销售信息资料、拍照,并对不同公司的彩电进行了比较,交了一篇图文并茂的论文。
该篇论文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还被推荐转载到了粤港信息报和企业管理的期刊上。“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市场营销。一方面觉得自己性格直爽,喜欢跟人打交道,另一方面,营销需要不断创新,这让我觉得很好玩、很新鲜。”
1998年上半年,大四的唐亮开始准备就业。彼时,进大学招聘的企业并不多,只有宝洁、壳牌与英美烟草三家公司。唐亮决定应聘助理品牌经理一职。五轮面试,唐亮在第五轮抱憾出局。
1998年下半年,唐亮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家报社的招聘信息。出于兴趣,唐亮将以前自己写过的文章和在学校广播站编辑的校园新闻做成集合,寄到了报社的人力资源部,结果歪打正着。此后,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唐亮成功进入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唐亮所在的部门并没有负责相对固定的部门、单位或者某个领域,所有新闻都可以报道。为此,唐亮每天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广州各街道、各居委,寻找有趣的事情。
“新闻就是要新鲜而与众不同,上到市长下到居委会大妈都要能聊得来,从各个不同方面了解到很多信息。”记者除了文字功夫以外,还需要有观察信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回忆那两年的记者生涯,唐亮至今还心怀感恩,他说两年的砺炼,让他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2014年9月,在宝洁广州总部与宝洁董事长雷富礼先生的合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我40岁前半生念书、留学、就业,在做一些循规蹈矩的事情,下半生的生活希望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每一次跨界就是一次清零的过程。好像玩游戏一样,总是在打怪,不停地通关。这就是跨界的代价。但你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决不会白白浪费。”
——唐亮
第二次跨越
从记者到留学读研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考虑问题
两年记者生涯,唐亮收获颇多,但内心却依旧惦念着市场营销。不愿就此与自己的理想职业说再见的唐亮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新的机会。
1999年6月,唐亮通过父亲的战友得知荷兰开始面向中国招收留学生,且门槛不高。这个消息令唐亮的心“活”了起来,他开始积极准备出国留学事宜。记者工作时间灵活,唐亮白天在外面跑新闻,晚上上夜校学英文,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大半年。
2000年2月,唐亮在父母的支持下前往荷兰,开始了在荷兰阿纳姆商学院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求学期间,除了研究学术上的问题,唐亮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学习西方的多元文化思维,尝试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考虑问题。
“学校设置了许多有趣的训练课程。例如老师会带学生去集市,将学生分组,给每个组一个茶包,要求学生在一个半小时内用一个茶包换取更多东西。我们*初用茶包换了一朵玫瑰花,之后换到了相册,然后换到一整盒巧克力,*后换到了十多样东西。”
唐亮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学业,剩下一年时间用来做背包客。*先去了埃及,之后去了英国旅游,后来还买了欧洲*车通票畅游欧洲,*后去到了墨西哥。直到2002年8月,唐亮终于学成归国。
第三次跨越
从销售代表升至全国渠道经理亲手将产品卖出去,了解完整销售渠道
丰富的阅历、宽广的视野、尊重理解每一种文化,留学带给唐亮的收获无疑是丰富而巨大的。
回国后,信心满满的唐亮带着他的**视野,开放型思维,再次向宝洁公司投递了简历,却依旧在第五轮面试失败。
为了尽快就职,唐亮每天在各大高校的论坛里寻找招聘信息,*后在中大的论坛上看到了强生的校招广告。虽然他并不符合强生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要求,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依旧递出了求职简历。
面试结束后,虽然唐亮不符合校招条件,但公司负责人觉得他表现比较出色,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公司派我去东莞的分销商做销售代表,半年表现好的话就可以转正。”
一份offer是强生东莞分销商销售代表,当时他手中还有一份offer是国内某大型企业的销售经理,手拿两份合同的唐亮十分犹豫。经过再三权衡,注重未来发展空间的唐亮决定进入强生,从*底层做起。
“当时*大的困难是心里的落差。”从记者到*低级的销售代表,不仅工资只有从前的一半,同事也基本都是高中以下学历,唐亮内心有些委屈。
“只能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也的确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而且亲手将产品卖出去,了解完整销售渠道,这对我日后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态度端正,工作够积极,唐亮在半年后成功转正,从经销商销售代表成为了销售主管,此后被调任至上海总部担任全国渠道经理。
从全国渠道经理到助理品牌经理成为强生中**个从销售转市场的人
当梦想照进现实,每个人都会发现二者间的差距。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前期的准备、预热必不可少。弱者错失良机,而强者却在创造时机。
唐亮认为,成为全国渠道经理只是一个开始,自己的*终梦想是做市场营销,做开发新产品、广告等产品推广。除了向公司领导积极表达自己想做市场的意愿外,唐亮请教了不少前辈,“他们说此前没有做销售的转去做市场的前例。”
2004年,新产品上市。在新产品的上市会上,唐亮与负责产品销售的总监进行了沟通,表达了自己对市场营销方面的看法,得到了对方的认可。之后,唐亮被推荐到强生上海总部市场部,任职助理品牌经理,成为了强生中**个从销售转市场的人。
在此后的两年之内,唐亮用一系列的项目打开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小型市场,*终帮助他所负责的产品成为中国同类产品销售**名。
从助理品牌经理到市场总监培养纵观全局的能力
2006年,唐亮辞去强生职务,回到广州,在美国箭牌糖果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市场工作。半年后,大学同学的一通电话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也让唐亮决定第三次挑战宝洁,应聘品牌经理一职。
“宝洁有着‘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美誉,在此前的两家公司工作时,我时刻关注宝洁的动向,对整个公司的运作什么都好奇,因此我觉得再试一次。”这次,唐亮得以如愿以偿。
但这时,唐亮毕业已有8年,按照宝洁内部提升制度,他必须从*低级别做起。2007年2月12日,32岁的唐亮在宝洁,以助理品牌经理的身份重新出发。2010年,唐亮任职市场总监,参与公司新产品开发、广告拍摄、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的制定等工作。
2013年,唐亮与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13年11·11到2·14在互联网上开展互动,顺应社会热点话题,制作“剩女们的那些事儿”视频,获得了700多万的点击率,还登上了山西卫视的新闻播报。
“在大公司做管理,可以培养纵观全局的能力。你会看到很多数据,了解消费市场的各种需求。”唐亮告诉记者,在宝洁任职的8年间,作为管理层人员,唐亮对该行业有着极深的了解。“我至少会了解到未来三年的发展情况。并且现在时机很切合,我们拥有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资本市场愿意支持项目。”
第四次跨越
从市场总监到创业人生就是玩游戏:不停地打怪不停地通关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大学毕业时,唐亮的梦想是运营一个品牌,拍一个让大家都能看到的广告。经过9年努力,梦想*终得以实现。在宝洁任职期间,唐亮看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机遇。“高端产品虽然小众,但需求在不断增大。大公司即使看到这样的趋势,但起码要花费三到五年时间才能开始做。本地市场倾向于做共鸣性的东西,多为中草药之类的。所以我想自己出来创业,做一个中国本土的品牌。”
2014年,只要是有趣的工作,唐亮就去面试,他将半年来的面试过程打趣地形容为“高端访谈”。在南京一家创业公司应聘时,唐亮向公司老总袒露了自己的想法。
“起初,我对自己出来创业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一把便可以博弈成功。但对方却说,这种心态很不对,不管是公司还是自己创业,要记住创业过程很长,很多人是连续创业者,九死一生,失败率很大,更多是在创业过程中学到一些什么东西,是否能够建立一个团队,能够拥有管理常识。保持健康心态,不怕失败,会有很多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对方老总的一席话,令唐亮打消了*后的疑虑,下定决心去创业。
2015年3月1日,唐亮正式辞职,开始决定创立一个高端植物定制洗发护发品牌。3月20日,唐亮开始寻找天使投资人,与此同时,他不断地与各种人聊天,参加创业CEO培训,打磨自己的想法。
此后,他利用校友的关系网、朋友的引荐找到了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我目前只有概念,没有实际产品,所以开始没有抱太多希望,纯粹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去的。但*后的效果很好,两次沟通后对方就决定投资。”4月中旬,唐亮和投资公司签订了意向书,有了1000多万的融资。
17年间,唐亮经历了至少三次“跨界”,有过不少痛苦经历,但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他说:“每一次跨界就是一次清零的过程。好像玩游戏一样,总是在打怪,不停地通关。这就是跨界的代价。但你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决不会白白浪费。”
放松:在跑步中理清自己的思路
跑步,曾经是唐亮大学期间*讨厌的一项运动。直到5年前,他才爱上了长跑。2010年,唐亮与十多名同事报名参加了10公里的内蒙古草原马拉松;2011 年,他参加了澳门马拉松,跑了21公里;2012年和2014年参加了广州马拉松,跑了21公里。不久前,他报名参加了今年10月份在芝加哥举行的马拉松,准备挑战41公里的长跑。
唐亮说,跑步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多的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上个厕所也会刷一下微博、朋友圈,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我才可以放下手机、电脑,慢慢进行思考。”
分享:不忘初心,要有持续的学习、动手能力
画出了“我只过1%的生活”的安妮,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余佳文,“脸萌”软件创始人郭列……如今,许多“90”后年轻人陆续开始站在社会舞台的中央。“创业”,也成为了一个让人充满无限想象和期待的词语。40岁的唐亮,作为一名70后大叔也开始赶潮流,选择跳出公司来创业。唐亮说,自己时常在贪婪与恐惧中徘徊,也会害怕失败,但经历过了,心态会相对平衡。
从记者年薪10万,到销售经理年薪25万,到市场总监年薪**以上,再到如今出来创业,唐亮经历过不少起伏。“前面的经验积累会让我的创业有更多的把握。以前总是不断在清零,不断地从头做起,所以即使哪天我失败了,只要再找份工重新来过就好。”
在唐亮看来,创业者*先要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出来创业的唐亮依旧在不断学习,学习如何建立一家公司、怎么融资、有何法律风险……“回顾前面17年的职业生涯,我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蛮擅长找到解决方案,也有创新精神,能够想到不少鬼点子。”
其次,创业者还需要不忘初心。唐亮说,在公司工作久了,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会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进入公司,大家原本拥有的不同的优点和特点,*后却被渐渐同化,开始说同样的话,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
“每当看到同事挑灯夜战到12点,同样在辛苦,创业起码是我喜欢的。时间对我很宝贵,如果花在伏案写作上,职业发展是确定的,风险是很低的,收入是丰富的,福利是不错的,但是失去了挑战的热情,也会消耗身体的健康。我40岁前半生念书、留学、就业,在做一些循规蹈矩的事情,后半生的生活希望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幸运的是,唐亮不仅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也得到了家人对他的支持。“出来创业是和太太商量、讨论过的,她很赞成我出来闯一下。”去年,唐亮还迎来了第二个女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唐亮对于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