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凤凰苗族青年的创业变形记。准确地说,这位“煤**”应该是“煤球**”,专营蜂窝煤生产批发的主儿,因为都是煤,大家就称他“煤**”。“煤**”姓石名玉海,凤凰县禾库镇俄力村一位36岁的苗族青年。
见到石玉海是在他吉*市乾州二四五队附近的煤球制造厂里。那天是正月初五,上班的人还没上班,外出打工的人正成群结队往打工的地方赶,“煤**”石玉海则正开着铲车在煤球厂里忙碌开来。
“这么早就开业了?”,笔者问。
“没办法,孩子要吃,'嫁娘'要养,没干**心里慌”,石玉海回答道。
“生意还好吗?”
“不行了,现在(许多人)都用电用液化气了,烧煤球的只有一些小饭馆和部分村乡人家,一年销不了多少……”
闲着聊中得知,“煤**”石玉海当初并非“煤**”。一路走来,他的创业故事有得一说。
石玉海有四兄弟,自己****,为了让其他兄弟都能读书,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沿海地区摸爬滚打的八、九年时间里,他先后到过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当过皮鞋工,打磨过轮船,抛光过眼镜……在外面打工的日子里,他几乎每个月都寄*回家,缓解家庭困难,让3个弟弟安心读书。*困难的时候,石玉海睡过马路,捡过矿泉水瓶,3块*度过两天……也是在*困难的时候,他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2006年,石玉海用打工攒下来的10000多块*买了部照相机、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乘凤凰县旅游发展的大好势头,在沱江河边里租了一间小门面,变身“照相师傅”。“开始的时候,生意还好,每天赚一、两百不成问题”,回忆**次创业的收获,石玉海记忆犹新。
一业旺,千人从。随着照相人数的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越来越差。三年后的**,石玉海毅然变卖了所有照相设备,再次“出征”——到建筑工地上当钢筋工。又一次替人卖苦力的日子,更激发了这位苗家青年自主创业的壮志雄心。
经过三年的资本积累,2012年石玉海花10余万元盘下位于吉*市乾州二四五队附近的一个煤球制造厂,变身“煤**”,放飞人生的第二次创业梦想。
在煤球制造厂里,笔者看到,“煤**”石玉海一会儿忙着铲煤,一会儿忙着堆煤球,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忙个不停。
“不请个人帮忙?”笔者问。
“请了一个人,现在送货去了”,石玉海说。
“服务很到位啊!”
“那是必须的啦!”
说话间,有个用板车拉煤球零售的师傅过来装货了,板车师傅亲切地叫石玉海“煤**”,石玉海则恭敬地称对方“师傅”。
谈起当“**”的感受,石玉海说“什么**啊,'小混混'一个,不过自己为自己打工,操心是操心一些,但不受人管制,自由!”。说起收入,这位苗族青年笑呵呵地说,吃饭是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