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当前P2P平台的担保模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都比较保守。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P2P平台在设立之初或者发展中期,自身承担了担保的角色或者与第三方合作设立了担保机制。但是*近,银监会披露了对P2P平台“去担保化”的监管思路。这一消息发出后,很多平台都着手处理,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大家发现“去担保化”并不十分容易。怎样看待当前P2P平台的担保模式。
*先,从用户角度来说,用户无法真正辨识风险,防范风险。当下中国的P2P市场,没有监管准则,征信体系不健全。这就导致出借人根本无法评估借款人,更无法辨识潜在的风险。如果说让用户*自承担风险,辨识风险,必须要有完善的征信市场和法律制度做依托。**,国家要整合现有的征信数据,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第二,有专门的机构可以为用户提供风险评估,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第三,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P2P市场行为,**用户的权益。
其次,从平台本身来说,与第三方合作设立担保机制,可以有效**平台的安全。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亦或是P2P平台,发生坏账都是必然的现象,**不同的是坏账率的多少而已。担保机制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平台本身的风险,**其顺利发展。如果说要去担保化,要么采取其它的风险控制手段,要么引进其它的合作方式,否则平台风险会在潜移默化中上升。如,近来,不少企业为了**平台和出借人资金安全,专门设立了风险备用金;也有部分企业,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从而**平台和借款人资金安全。但是,要全部企业短时间内去担保化基本是不现实的。
目前来看,去担保化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未来的某**,这种方式必将被其它方式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