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和**,应该放在**制造上。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新材料、工程机械、电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要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制造业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灵深处。”……昨日,多位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畅谈“中国制造2025”这一话题。
“舶来品”不可原封不动地复制
“传统意义上,我国多以5年为时间节点编制重要规划,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长达10年的跨度。这充分表明,一方面,制造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至少未来10年仍将是我国*具竞争力的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过去简单复制、高速增长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曹慧泉说,无论是**还是企业,都要“接地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在顶层设计上**发力,突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齐振伟认为,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深远。但是,“中国制造”不能用完**全的“拿来主义”。囫囵吞枣,只会落得“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做到让“中国制造2025”接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建雄认为,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注重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同时还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要有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说,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十年之后的2025年,提醒地方**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性有思想准备。要实现这一少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
谢超英说,具体可用“139”来概括。“1”就是要实现把我国建成制造强国的目标;“3”就是力争用三个10年的时间,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步是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是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位;第三步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9”就是包括**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9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