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

2015-01-21来源 : 互联网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宫殿酒家是一家驰名中外的“中华***”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薮。晚清时期,*宫殿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时期,摊担罗列、支棚撑伞,成为小吃闹市。人们把它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两个半世纪的品牌,一代伟人***的光临,更使*宫殿名扬四海。

*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6月23日都将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宫殿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宫殿以“*庙文化”为底蕴,辅以名品素食,以其*特的风格使历代名人仰慕纷纷慕名而来。由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撰写在戏台两侧的楹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被奉为**:*宫殿古牌坊中门上面的“乾元宫”三字系清代书法家黄自元书写,现仍保存;抗战时期,徐特立在这里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演讲,田汉经常在这里与友人聚餐:党和国家领导人***、彭德怀,叶剑英、王首道、王震、胡耀邦都曾光临过*宫殿;1973年5月,数学家华罗庚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选法"试验;1975年著名音乐大师谭盾, 曾为《毛主席视察*宫殿》配乐诗朗诵作曲;这里接待过美、日、法、瑞士、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政界要员、外交官员;美国《食品》杂志社、日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法国旅游杂志社和香港出版的《中国导游图》,都曾先后在突出位置刊登文章介绍*宫殿的风味小吃。“*宫殿”三字扬名四海。

*宫殿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2001年,*宫殿为响应市政府建设坡子街“美食一条街”的号召,对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宫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扩建装修工程,共耗资1000多万元。改扩后的*宫殿庙宇气势雄伟,宫殿建筑古香古色,池塘亭影、小桥流水、庙坪内外金桂飘香,即保存了原有的特色又加入了时代的气息,并秉承了企业一惯的特色“一宫二庙(阁)三通四景八小吃十二名肴”。(一宫:*宫殿。二庙:*神庙、 财神庙。二阁: 普慈阁、弥陀阁。三通: 南通坡子街、西通三王街、东通司门口。四景:古坊夕照、庙廓生烟、一曲熏风、廊亭幽境。八小吃:臭豆腐、龙脂猪血、煮馓子、八宝果饭、姊妹团子、荷兰粉、红烧蹄花、三角豆腐。十二名肴:发丝百页、蜜汁*腿、潇湘龟羊、酱汁肘子、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宫殿豆腐、东安子鸡、红烧水鱼裙爪、红煨牛蹄筋、毛家红烧肉、红烧狗肉。)展现*宫殿“*庙文化”的厚重,凸显*宫殿风味小吃的*特。正如人们广泛赞誉的那样:“美食名芳功在尔,民兴市旺仰于斯”,成为长沙古城一处多彩亮丽的人文景观。到*宫殿一游,可尝风味小吃,可吃正宗湘菜,可品名茶细点,可听弹词湘剧,可观*庙雄风。

真可人生难得快意事,唯有相聚桂宫中!西厢一楼美食街二楼宴会厅三楼包厢,各包厢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并设有古戏台,而且还在*神庙内新设“*博馆”。尝小吃、品湘菜、听弹词、看湘戏是我们*宫殿*有的特色。

*宫殿人继承了传统的特色小品,如有名的臭豆腐、姊妹团子、脑髓卷、龙脂猪血、双味八宝果饭等等,选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雅致,口味正宗。同时也兼收并蓄,制作供应各地的特色小吃,时令小品,花色品种多得令人目不暇接。湘菜以1958年***视察*宫殿时的“主席宴”为代表,力求体现湘菜*特风味。*宫殿以小品为主的早茶夜市,以湘菜为主的点菜、宴席,皆因品种有特色、质量有保证、消费方便、价格廉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标签: 长沙小吃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