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公司是从事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应用的环保企业,也是****家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水处理公司,采用MBR技术提供一揽子建造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提供应用MBR技术的核心设备膜组器和其核心部件如膜材料等,*终为客户建成达到较高出水水质的标准化污水处理厂。
十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碧水源,如今已经超越GE、Siemens、旭化成等****企业,在国内污水处理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2009~2012年,碧水源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8.1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2.77%,综合销售毛利率也一直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
污水处理是资本和技术双高的密集型行业,且项目的招标方大都为地方**。对水处理公司而言,如何攻克资金之困,如何解决技术难题,如何取得**的信任,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又如何实现全国范围的扩张,*终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碧水源所推崇的与地方**间双赢模式更为那些**服务的提供商**了可借鉴的范本。
以“用技术资金换市场”作为核心模式,碧水源通过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地方**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小碧水源”。“小碧水源”作为地方**的**平台,解决地方的资金之困;同时也***锁定当地市场,实现以资本带项目,以项目带产品的产业链条价值延伸,获得稳定的****,从而与地方**实现双赢。目前,该模式已在北京、云南、江苏成功应用,并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盈利逻辑之一:巧用资金、技术获得长期、****
先进的MBR 污水处理技术基本上掌握在GE、Siemens、旭化成等**巨头手中,随着民众对水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购买外资企业垄断的技术以及依此所开出的高价格。动辄上亿的污水处理费用也让很多地方“望水兴叹”。
碧水源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召唤”中成长起来,董事长文剑平放弃公职赴澳大利亚留学,带领团队“十年磨一剑”,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低压反渗透膜以及MBR技术,攻克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三大**技术难题,使得碧水源成为我国唯一一家、**上少数几家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碧水源也实现了膜材料的完全自给,并成为拥有多系列、多类别的高品质产品体系的**企业。对地方**而言,突破核心技术的碧水源成为膜技术污水处理行业内首选合作者,这不仅是其对比国内同行技术上的先进,还有成本上的**。更重要的是,碧水源贯通了MBR污水处理应用的全产业链,为其以资本带项目,以项目带产品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满足客户所需的同时,碧水源也实现了高额回报。
市政项目的投资额都比较大,通常地方**在水处理项目中愿意采取建设-移交(BT)或者建设-运营-移交(BOT)的方式进行。但对项目承揽方而言,意味着前期投入很大,并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垫资建设。这成为了碧水源这种通过上市**获得资金优势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天然优势,将其他技术实力接近而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排除在外。碧水源凭借高估值的市场契机,募集资金净额达到24.4亿元,这使得公司拥有充足的水务项目的启动资金,大大提高了其获得地方**服务订单的可能性。以此为起点,碧水源凭借打通全产业链的技术优势放大财务杠杆,实现自身的工程设备业务利润以及以此为延续服务的产品利润,获得长期回报。
以碧水源滇池项目为例。按照昆明市**安排,由滇投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昆明第九和第十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建设。根据招标要求,投标方既要在水处理行业有雄厚的技术优势,又要能接受BT模式。碧水源脱颖而出,成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的BT投资人,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合同总额为11亿元。这既解决了地方**“有心无力”治理水污染的需求,又为公司自身的MBR技术和成套设备找到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