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管理进步的轨迹创新成果,第二十届管理创新成果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主要领域,突出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融合性和时代性特征。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托重大工程,突破关键技术,企业开始成为创新链的主导者
企业创新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创新链,涉及到多个主体、多种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某种程度上就是发挥企业在整合创新链中的主体作用,整合创新的上中下游资源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今年成果中*大的特点是已经开始由企业打通创新链。这方面的成果典型代表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国家电**高压输电工程、辽河油田的稠油技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五品联动”等等。这标志着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成为创新链的主导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没有能够成为创新链的主体,没有能够主导创新链。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方面的原因,二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从企业来讲,主要是缺乏核心的技术能力,同时缺乏核心的管理能力,而这两点是不能或缺的。要有核心的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把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协调起来、协**新的能力。
*近四五年评审出来的创新成果里有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就是包含了企业主导创新链的三种途径。一是产业链上游的科研企业靠标准牵头,将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产业联盟。典型的案例如大唐科技。二是产业链中游的企业协同上下游众多企业,把产业链打通,例如陕鼓把鼓风机产品上下游相关200多家企业整合起来进行创新。第三种是用户主导创新过程,这种模式*突出的典型就是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工程创新联合体当中,国家电网把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设备厂家等所有的创新参与者整合在一起,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它是创新链的发起者。第二,它是创新目标的提出者。第三,它是创新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同时自己也是参与者。第四,它是创新资源的**者。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第五,它是创新成果*台套的使用者。第六,它是创新成果大规模商业化的推动者。
从这些创新成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三条启示:
**,**和企业要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企业和**的界限,功能定位要清楚,企业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
第二,企业要打通创新链,必须具备当链主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不管是大行业还是小行业,一个企业要想主导一个行业的创新过程,就要练就自己的本事。
第三,在整个创新过程当中,协**新是打通创新链的主要方式。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管理
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新模式,例如今年评出的上海大众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工厂规划和建设管理,江苏电力五位一体流程驱动管理模式,河南开祥化工小企业的信息集成经验等等。这些企业在信息化全面融入并且改造传统管理模式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
江苏电力将企业管理当中*核心的基础性管理的对象和范畴全面放到管理信息平台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流程的穿越是前提。过去传统管理是以岗位管理为中心,在一个部门或者一个车间里头实行制度标准的建设,现在是把责任制和岗位制分解为若干节点,以节点为中心整合标准制度责任考评和风险控制。这个过程一完成,实际上企业的**性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就完成了,因为管理当中传统组织的概念、部门的概念、责任的概念已经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基础上,把大量的前台的日常管理活动后台化,把大量的管理活动赶到网上或者赶到运行平台上,轨上运行是刚性的、合规的,轨下运行是不合规的有风险的,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日常的管理工作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完善轨上的运行体系,把脱轨的管理行为变成轨上的行为。这就是信息化高度融入企业管理以后能够全面改变企业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