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盛传1个月内短期理财产品被叫停,记者昨日从星城多家银行获得证实,原则上不允许再发行1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而同时,各银行在发的理财产品中,30天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已难觅踪影。
1月以下产品难觅踪影
“原来还有10来天的产品,怎么这段时间都没了?”昨日,在八一路上的建行袁家岭支行,计划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黄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要找的10多天的理财产品已经难觅踪迹。该网点大堂告示栏里贴出的2张A4纸上,罗列了21款理财产品,其中期限*短的一款为30天,预期年收益率为4.3%。其余的均在30天以上,61天、91天和180天的不一而足。
黄先生称,手头有20多万元闲*,月底要付款给供货商。本想趁着还有10几天买个理财产品*几包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了。他并不知道,近期不光建行,各银行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纷纷收缩了阵地。
记者走访星城多家银行网点,查阅了各银行公布的在售银行理财产品发现,当前各银行对外销售的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并不多,30天以上的理财产品已成主打。
叫停旨在防高息揽储
对此,星城银行业人士透露,在银监会近期召开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新上任的***主席强调高度关注岁末年初的资金运行特点,严禁银行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还明确指出,原则上不允许发行1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一位理财经理透露,收到监管层通知后,全行理财产品中期限在35天以下的产品就全线退出了。
银行业人士分析,12月年底大考在即,揽储大战一触即发,银监会此举是担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振荡,诱发流动性风险。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爆,充当了“揽储大战”的主角。银行纷纷通过控制产品到期期限,或者利用募集期限差,再以高利率来吸引资金,增加时点存款,以应付季末、年中存贷比考核。
开放式系列产品或是趋势
星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财师表示,12月是岁末大考,此番叫停1个月期限内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将使得银行年底吸存压力陡增。也因为此,银行纷纷加快步伐,近期纷纷推出三四十天的理财产品,将资金到账日设置在12月30日。
他同时坦承,一方面是监管层严禁通过短期产品揽储,另一方面是客户的理财需求也发生了变化。6月前后是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关键点,彼时市面上并没有更好的理财渠道,后期是否还会加息不确定性大,市民也更倾向于配置短期理财产品。但近期,加息预期基本消除,理财配置在半年以上的客户需求明显增加,因而产品发行也更偏向3个月左右的中长期。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此,银行很可能归并同一系列的理财产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开放式理财产品,类似于工行的“灵通快线”。记者昨日在某国有银行发现,一款资产组合理财产品,就可涵盖不同期限的理财需求,不同的期限对应着不同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