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板梁古村背倚象岭依山而建,顺着古商道往村子下游的溪口走,很快就找到了一汪环形合围的荷塘,荷塘北侧并排建有瑜公、润公等几位开基先祖的祠堂。瑜公厅外的砚形小泉池里,几个小娃儿正在练习游泳,他们显然是初习水性,有一位还抱着个篮球在不足一米深的水里扑腾着。更多小娃儿聚集在荷塘里过着他们的夏日时光,有踩着木板玩水中平衡木的,有双手擎着拖鞋玩创意式泳姿的,胆大的都聚拢在我的相机旁,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为我表演着跳水绝技。只是这些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整天嬉戏的是一脉同宗的刘姓村落,*早可以溯源到汉武帝刘彻,而从宋元至今,板梁刘姓已经传承了近30代。瑜公厅东侧的祠堂上高悬着“圣旨”二字,出自明永乐年间,圣谕上所写的“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道出了昔日朝廷对板梁刘氏的褒赏。
板梁村里有10多口甜水井,四季泉水喷涌。村子上游的五龙泉是体验板梁古村民风的好地方,村民凿出三个泉池,依次用来饮用、洗菜和洗衣——小女孩们甩着长发在泉水里洗头,大叔提着刚过完血的童子鸡前来拔毛,大娘捧着木桶在池边石板上搓衣服,搓衣的齿槽直接凿在石板上,省心省力。两个稍大的大男孩见到抱着相机的人觉得新鲜,非要义务充当导游。“导游”的**站是刘绍苏的府第,典型砖木结构的三进式湘南民居,“鲤鱼跳龙门”的砖雕符合刘绍苏三品大院的身份,男人们在天井里玩着湘南流行的文字牌,堂间还摆着一张旧时新娘出嫁时用的彩轿。
相比之下,小导游似乎更喜欢村后象岭脚下的金叶树。果然没有令我失望,笔直的树干顶破*岩傲然挺立,粗壮的根系力拔山兮,将岩石一劈为二。这神奇的金叶树据说在国内仅有两株,树龄逾千年,另一棵也在板梁,深藏在象岭山间。至于我之前看到的“比萨斜塔”为何被削去了顶,小兄弟也给出了答案。塔原先九层,抗战时日军飞机横掠村口时实在没有眼力劲,直直撞向古塔,削去了顶上两层,古塔冥冥中客串了一回敌机杀手,这是古村不为人知的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