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2018-01-05来源 : 互联网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细细说一说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早在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在农历腊月祭祀的传统,这应该就是*早的腊八节的原型,只是在当时腊八节的传统食物并不是现在的腊八粥,而是叫做“萱草”的食物,到了宋代的时候才有了腊八粥上桌的记录。那么,现在腊八节有哪些习俗,万年历为您答疑解惑。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腊祭】

起先在民间并未普遍推行“腊八”祭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固定在腊月初八进行“腊祭”。另一种说法是,“腊祭”的神有八位,即先啬神(神农氏),因其教民务农和**医药;司啬神(后稷),因其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农神(古代田官),因其管理田土;邮表畦神,因其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猫虎神,因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坊神(堤防神),因其防止了江河洪水泛滥;水庸神(水沟神),因其灌溉了农田,获得了丰收;昆虫神,因其免除了农田的虫害。从所祭“八神”中,可以看出先民们对保护农业丰收、人畜康健的美好愿望。

“腊祭”除了祭祀先祖、神灵和庆丰收之外,还有驱除疫鬼和初迎新春之意。汉时规定腊It以猪羊祀社稷、逐疫鬼,吏民宴饮,迎接将到之新春。晋时腊日饮祭后,老人儿童常做藏钩(拔河)之游戏,以示欢乐。六朝时,村民们要在腊日击鼓、戴假面、扮傩,以逐疫。如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即村民要在这**,击鼓扮傩,载歌载舞,以金刚力士之威势来驱逐邪神,迎接新春,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和吉祥平安。应该说在残冬之际,新春将临,人们击鼓以逐春天易发之疫病,也是合符科学道理,并带有预防性质的。到了唐代,帝王要在腊日这天召集群臣,赐食口脂、腊脂、面药(涂在口唇和皮肤上的御寒防冻的护肤之药),谓之“赐腊”。宋神宗熙宁(1068)以后,沿袭了唐王朝“赐腊”的旧例,皇帝也在“腊日”给群臣赐腊脂、面药等防冻护肤之药,以保身体安康。历代沿袭,无论宫廷、寺院、民间都要在“腊日”进行祭祀活动。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