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我省外贸出口重拾升势,而且后劲十足。据南京海关统计,去年1-11月,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4214.9亿美元,给外贸发展插上了一面新旗帜。然而,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的高歌猛进,也使得一个新课题愈加迫切: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去年**一个月,我省进出口总额占了全国同期的 15.7%,而贸易顺差占比却高达40%左右。再深入一层分析,虽然我国进口已是世界第二,但却没有话语权。因此,江苏外贸的调整转型,既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要,也是宏观形势倒逼所致。为此,省商务厅厅长朱民表示,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扩大进口是调整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要在出口稳定增长前提下增加进口,做到进口与出口并重,同时扩大对外投资,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据了解,为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我国将新建和调整相关政策促进体系,包括设立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抓政策机遇,调结构,转方式,我省已有一批外贸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苏美达集团立足主营业务,把缩小进口与出口、国内贸易与国外贸易落差作为主攻方向,到去年底基本实现了这种平衡。总裁余本礼说,全年270亿元营业额中,进出口和国内贸易各占半壁江山,而27.6亿美元进出口额中进出分别占了12.6亿美元和15亿美元。
“贸易与实业结合,贸易与物流结合,贸易与服务结合”,是江苏海外集团探索的路子。集团所属外贸公司原来进口苯乙烯只是用于销售,后来公司收购了张家港一家工厂,将进口苯乙烯就地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这种新材料在国内外建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收购当年就进行12万吨产能扩产,实现量产。海外集团总裁黄宏亮说,“从‘贸易商’到‘生产商’的身份转变,每年近10万吨苯乙烯的使用量,使得公司在**原料市场采购中有了更多话语权,而且形成自有产品出口能力,年出口量超过1.5万吨。”
从传统的扳手、钳子、衬衫、夹克到大型船舶、光伏组件,舜天机械公司出口产品今非昔比。去年,机械公司以集团整合为契机,利用舜天股份溧水服装产业园 6000多平方米厂房,新设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既缩短了项目建设和投产周期,又实现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舜天机械副总经理倪炜说,去年公司实现光伏太阳能出口1.2亿美元,超过公司出口的30%,不仅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以往一个集装箱服装出口额在3万美元左右,而一个集装箱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货值达到30多万美元,还带动了进口,去年进口就超过4000万美元。江苏苏豪**集团的转型代表的是专业外贸企业的另一种模式。去年4月,我省部分省属国企改革重组启动,江苏苏豪和江苏弘业、江苏纺工等外贸企业合并重组。 “到去年底,重组工作已告一段落。”江苏苏豪董事长沙卫平说,以效益型、集约型、科技型、持续型企业为方向,已将160家子公司整合成60家左右,同时增设10家新公司,目的是在“加减法”中获取“乘数效应”。
“十二五”期间,江苏苏豪将变身成投资、贸易、地产三业并举的投资控股集团。以贸易为例,内外贸并举突出内贸,打造汽车销售、租赁、修理、汽车金融、二手车买卖、旧车拆解全产业链;拓展网络经济,牵头组织全国7家丝绸**企业,今年2月挂牌成立中国丝绸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专事丝绸电子商务;以产业带动贸易,进军新能源、重大装备等行业,投资10亿元和德国海瑞克合作制造盾构机项目本月成立,已获*台盾构机生产合同,今年3月产品下线。*近,浙江省提出要在海外再建一个浙江。有**指出,江苏参与**竞争,可以发挥优势,在争取话语权上有更多作为。其实,无论是保持江苏外贸的持续增长,还是争得**市场话语权,平衡贸易、双向投资将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