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袁琳1964年出生于武汉市江汉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8个月大时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让这个刚出世女婴的左脚再也无法弯曲。
懂事后,她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于是发奋读书。然而,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
1983年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一所**高校,体检时由于残疾被学校拒之门外,父亲觉得愧对自己的女儿,决定提前退休,让女儿顶职,可厂里以她是残疾人再次拒收。
命运将她逼向了绝望的边缘。几经周折,她只得在街道办的冷饮店里做冰棍,两年后,冷饮店亏损,她遭遇了下岗的厄运。
一次次的遭遇,一次次的挫折,让这个残疾女孩痛苦不已,就在她对未来的人生感到绝望时,她从一篇《**幸运》的文章中受到了启发:与其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不如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通过挑战的勇气,**幸运的人生。鲁袁琳发誓:我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要去拼搏!
1987年春天,鲁袁琳路过一家商场,发现那里在出售毛线编织机,生产商边出售边做**,师傅们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一件五彩斑斓的毛衣,令她羡慕不已。
她一下子着了迷,仿佛今生与绒线有缘。于是,她决定要学习编织技术。一连七天,她吃完饭就往商场里赶,拿着笔记本记着师傅们怎样计算工艺、倒纱、调试密度、编织、缝合、整烫。
对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从不放过。在师傅手把手的教授下,她编织的**件红色上衣处女作问世,穿着自己亲手编织出的毛衣,她心花怒放。
鲁袁琳认准了编织这条路,她花了3000元*买回一台编织机,又瘸着脚去新华书店买回一本毛线编织技巧的书在家边看边实践,**件毛衣是为妈妈织的。
为了找客户,一开始,她为左邻右舍的邻居义务编织,并让她们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邻居见这个残疾女孩真诚、执着,纷纷穿着她织的毛衣为她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