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应服务化而非向服务业转型

2014-12-05来源 : 互联网

制造业应服务化而非向服务业转型,从郎咸平教授提出世界经济进入工商链条时代的6+1理论,到张瑞敏对外宣称要从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把制造业外包,联想也说制造外包是一种**模式。当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似乎已成趋势。

制造业真的既辛苦又*图无望吗?服务业就一定****吗?制造业到底应该如何向服务业转型?这些都是不得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先,制造业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足够强大的制造业对**本国经济*立自主和长期繁荣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其人民的生产能力。”**社会**的根基在制造。中国制造怎么了?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的经济实力,包括在**上的影响力。中国**固然好,**也要在制造基础之上的**,有了**,也还需要制造的支持。海尔没有制造能有今天吗?丰田没有制造行吗?即使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仍然是以**的制造闻名于世。

其次,服务业应该迅速发展,这是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任务。但服务业也不一定都有****(通讯和加油站除外)。大部分商超的利润率也像刀片一样薄。服务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有的还步履艰难,没有几个做贸易的**说自己日子好过。

那么,制造业应如何转型升级呢?我认为,制造业应立足本业进行服务化思考,即在制造水平上逐步升级,在满足客户需求上奋力**,而不是在业务范围上一窝蜂进入服务业。其实,制造业从本质上说,也是服务业,是用自己产品为客户服务的业态。许多年前,和双汇的老总一起吃饭。他说,要在北京开设200家自己的专卖店,要做终端。因为,搞加工是孙子,商超渠道销售成本太高。我说,这样未必有利,因为双汇是制造品牌,不是零售品牌,你去做你不熟悉的事儿,成本会更高,风险也很大,不如把你的产品做得更有竞争力。后来,听说只开了几家,不成功,就销声敛迹了。

我不是一概反对在产业链上向两端延伸,关键是要能控制产业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要做品牌。核心能力不支持,光在业务范围上打主意,怎么折腾也没用,当下*紧迫的是升级制造。新希望集团近年在发展自己的产业链,不仅做饲料、卖饲料,还向上做养殖、办养殖学校,向下做屠宰,做火腿肠,效果并不理想。中粮称要做全产业链,也看不出有多大起色。

对一家企业来讲,处在产业链的哪一环上都可以做好,根本是你的商业模式,是你有没有持续为客户、为市场***特价值的能力。从整体上说,不是中国制造没出路,如果中国制造再加上中国**,不断提高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营销水平,就会形成我们制造业的大品牌。如果我们能给服务业更多优惠政策和更加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切切实实的存在感和荣耀感,在不断壮大服务业的同时,也能形成我们服务业的大品牌。到那时,中国经济发展就会更健康、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标签: 企业管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