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蛇源于宁乡。
口味蛇踏着乡土菜进城的浪潮进的城,没想到,这一吃不可收拾,吃得满城飘香。过去四块*一斤的菜花蛇涨到了20多块*一斤。“宁乡口味蛇”成了**湘菜,和着剁椒鱼头一起辣遍全国。
宁乡乡村有个胡建民,年轻时做铁匠,后因机缘巧合,半路出家在村口开了家口味蛇店,口味蛇卖得风生水起。更有意思的是三年前胡虽年过半百,却自信宝刀未老,携自己的招牌菜“建民口味蛇”参加全省烹饪大赛,粤厨的技法、湘菜的味道,神秘而鲜辣的汤汁、肥美而韧劲实足的蛇肉,口一咬便能撕成线彰显出深透的*功,一嚼,绝味。折服了评委们夺得**。
蛇在湘菜传统做法中以清炖为主,以清炖龟蛇、清炖蛇肉为代表。这些年来,与口味蛇的*爆相比,清炖蛇的这种吃法似乎有点冷清。
宁乡口味蛇的热,因辣上瘾。进长沙后,经历了三次用辣技艺变革。先是在茶油、蒜子、老姜爆过的蛇肉中放一把干辣椒粉煨煮收汁吃,后用新鲜的尖红辣椒一切两段煨着吃,煨出一锅红艳*辣,近两年厨师们又玩出个青椒焖蛇,青椒的清香辣再次激活了人们的味蕾,成为湘菜馆的招牌菜,*爆流行。
我国吃蛇历史悠久,梁任昉在《述异记》中就这样记载:“汉和帝时,大雨,龙堕宫中,帝令作羹赐群臣。”当时的龙即指蛇。到了明朝李时珍在《**纲目》中也写道:“蚰蛇肉极腴美。”
蛇肉味甘咸,性温,通经络,祛风湿,化痰止咳,肉质洁白细嫩,滋味鲜美。蛇胆明目强肝,蛇油能防血管硬化。还有一种传说,吃蛇,能吃到子母蛇是一种福气。
老同学“克胡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广州工作,每次回长沙,必吃“宁乡口味蛇”。
“广州是蛇宴之城,这么多年冇吃腻这玩意?”老同学一见面总是纳闷。“我在广州辣菜都很少吃,一回到长沙,就喜欢吃这口味蛇,自己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那就去吃吧。”朋友**到了天心阁边的精致小店。说是鱼城,却是口味蛇做得*好。我们五个人点了四斤“口味蛇”,一瓶葡萄酒还没有喝完,蛇就吃光了。“再来两斤。”老同学未等主人开口先开叫啦。
老同学在蛇城广州还真没有虚度吃食年华,那吃蛇的利索样真令人佩服:两只手各执一根牙签,对戳蛇脊骨孔中,油光、红亮、紧实、肥肥的蛇段一下就被他掌控,玩于手指与口齿之间。顺着蛇段肌理一咬,弹性十足的蛇肉在舌齿间化为一种香辣浓鲜,咀嚼中随着口水潜入肚中。三下五除二,手中的蛇段被吃得干干净净像一把象牙梳子。肉吃得精光,没有一点浪费。瞬间,汗珠从额角上冒出,脱口就是一句:“爽。”
“每每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里的阳台上傻乎乎地从珠江边遥望长沙时,我就想吃这口味蛇,想吃小时候爸爸在家里做的蛇。”克胡子说:“我还小的时候,爸爸以打猎养家糊口。每每捉到肥蛇不会卖掉,而是做给孩子们吃,说细伢子多吃点蛇不生痱子。”
“爸爸的做法与现在的口味蛇有同根之妙。”克胡子回忆道:“不过从不用红辣椒,而是用菜园子里摘来的新鲜青辣椒煨制,煨出来的蛇段洁白滑嫩,吃起来有一股原辣椒的清香。香辛柔和。”
饮食就是这样,吃到*后就是吃一种心境。童年的吃食滋味永远不会泯灭。越是身在异乡,记忆越深。
“乡愁是什么?”
“乡愁就是这口味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