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湖南崛起的脊梁

2011-11-23来源 : 互联网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大力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创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批国有企业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实现了稳定较快发展,成为撬动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科学监管,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湖南25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23.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增幅在全国地方监管企业中位居第二位。

  在“省***成立以来监管企业资产、收入、利润变化趋势图”上,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利润总额3条曲线一路上扬,更是直观地反映出这些年湖南省属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

  2004年至2010年

  资产总额从1200亿元增长到3367亿元;

  营业收入从574亿元增加到2253.7亿元;

  实现利润从20亿元增加到88亿元;

  实现利税由43亿元增加到174.06亿元。

  7年时间,监管企业实现户数减少、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经济效益平稳增长,资产营运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这是省委、省**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带来的可喜变化。

  省***成立以来,我省**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14个市州全部成立***,省、市国资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对国有**企业监督的全覆盖,共向19户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近5年,监事会共查找企业问题1300多个,揭示重大事项275件,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省属国有企业法人*理结构不断完善。华天集团、金鑫**集团、湘电集团作为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借鉴**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经验并大胆创新。金鑫**集团还在试点工作中推行了总经理职位竞争上岗,实现了国有企业**人优中选优、能上能下。

  省属国有监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中联重科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集***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平均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品问世。路桥集团在矮寨大桥项目建设中**了“四个****”。华升集团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新型苎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国内**条“高品质麻球”生产线,打破了日本独家垄断局面。

  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湘电集团获准建立国内**的国家风电技术实验室,研发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湘投控股致力新材料产业,开发高性能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实现钛材冶炼加工“三级跳”。

  加速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目前,监管企业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15户,证券化资产总额1649亿元,占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的51.77%。其中中联重科、湖南有色控股在境外上市。中联重科在香港成功发行H股上市,成为湖南首家“A+H”股上市公司。

  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属国有企业国际化迈开坚实步伐。华菱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34%股权,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通过全面整合,协同效应有效发挥,CIFA在欧洲工程机械行业率先盈利。这两大收购案均被列入“中国海外投资5大经典案例”。

  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省属国有**骨干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华菱、中联重科、有色控股、建工集团等4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且排名不断上升,成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

  破茧化蝶,国有企业改革强力推进

  2004年5月,省委、省**正式启动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省属国企改革。全省643家省属国有企业,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展开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攻坚战。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国有资本“进而有为”。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并购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整合重组而成的湘煤集团、金鑫**集团、神斧民爆集团等一批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中联重科等国企巨人成长壮大,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

  着力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国有资本“退而有序”。除了国家明确规定需要保持国有独资的领域,其他的所有省属国企,都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战略性改组、调整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在凤凰涅槃般的改革阵痛中,我省国企改革一步步向深水区推进。

  几年来,110户省属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多元产权激活了企业的运行机制,为产业湘军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湖铁、金信、雪峰水泥等一批沉疴缠身的国有企业通过破产改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中金信化工在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湖北宜化集团后,组建了新的湖南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新企业投资近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由改制前亏损4000多万元发展到2010年盈利10000万元。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破产后由中钢集团收购并进行重组,原企业的4000名职工得到就业安置;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一举成为我国重型冶矿专业设备制造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

  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且资源枯竭的矿山企业和资不抵债的流通企业等各类劣势企业,果断关闭破产,共计完成455户企业的关闭破产注销,消灭每年约20亿元左右的亏损源,有效堵住了“出血口”,化解了不稳定因素,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升级。

  到2010年底,本轮省属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其中发展壮大118户、转制搞活110户、关闭破产(注销)455户、主辅分离辅业改制291户、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119个、**下放和省属关闭破产独立矿山企业留守机构移交50个;共涉及企业或单位1143户(家)、职工39.86万人。

  “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省委、省**始终将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接续困难企业社保医保,解决涉及民生的拖欠费用,加强就业扶持,再就业率达到70%,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关口已经突破,坚冰正在消融……国有企业破茧化蝶,步入新的天地。

  靠大联强,对接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以开放的思路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与**企业对接合作(简称央企对接合作),是省委、省**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5年底,湖南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序幕。省**与央企高层间频频互动,主动走访央企。央企负责人来湘考察频次不断增多。5年多来,来湘考察的央企副总以上高层就达200余人次,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湖南热”。自2006年以来,已有69家**企业与湖南企业成功对接,实施合作项目242个,与26户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央企投资7990亿元,已到位资金1810亿元。

  中航建设飞机起落架专业化生产基地及长株潭航空城、大飞机起落架系统和机轮、轮胎及刹车系统项目落户湖南;中航科工建设湖南航天城;中电科技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电子信息建设长沙软件园;中国南车建设千亿轨道交通设备项目。随着一户户央企在三湘安营扎寨,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湖南,在轨道交通、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力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借助央企巨大的融资平台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资产、资源等要素进一步向我省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中国五矿重组湖南有色,将五矿有色总部迁至湖南,力争用5年左右将其打造成世界500强企业;神华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将在湘投资300亿元左右,与我省共建煤炭储备(中转)基地、电力及其它相关产业项目,将有效保障我省的能源供给;中国建材集团与我省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合作设立湖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先后控股了韶峰水泥、坪塘水泥、东江水泥等21家企业,新建了2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占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50%;中国中化集团在郴州宜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氟化工产业基地,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

  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同时,我省还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促进了一批国有企业脱困、迅速发展壮大。长丰集团于2009年5月、2010年11月,与广汽集团进行了两次重大战略合作,催化裂变形成长丰集团、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和广汽三菱四大汽车产业平台。预计2015年,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形成整车与零部件配套完整的大汽车产业,构筑起我省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