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目连戏溯源 值得很好研究和探讨

2011-10-20来源 : 互联网

池州的东至县是徽州的近邻,明清时期,民间各地凡遇社祀和重大节日都要演目连戏,有的是临时搭台,有的是固定戏台,演出时人山人海,盛况**。花园里乡栗埠村戏台系楼阁式,上下两层,台柱上有副楹联写道:“四月正农忙,搭好台,再来割麦;三春了蚕事,看完戏,又去插田。”

目连戏是以扮演《目连救母》故事为主的民间古老剧种,其故事源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经》等佛教释典。尧渡镇旧时的渡头戏台有副楹联就描述了一台目连戏的故事梗概,联曰:“十载为期,刚逢十月之交,竖起十丈说法连台;十目视,十手指,十殿赫濯阎君,余得十恶刘氏,十番审究,十次碾磨。询令十分吓怕。一门酬愿,普锡一方为福,演出一位至亲孝子;一头母,一肩经,一尊观音大士;幻成一个娇娥,一路纠缠,一场调笑;才见他一片真诚”。

目连戏的主旨是宣扬“三教”思想,明代王阳明评价说:目连戏“词华不及《西厢》艳,但比《西厢》孝义全。亦神道教意也。”目连戏流传于世的演出本**的有明代徽州人郑之珍编撰的《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又名《劝善记》,以及南陵县艺人的演出本《目连救母戏卷》,长达一百多出(折),流传到东至县的目连戏文手抄本亦是其中之一,共42出,颇具东至地方特色。

目连戏演出的习俗戒律较多。由于常为驱邪、还愿、酬神演出,开演前必须先“抛猖”,驱逐邪秽瘴气,建国前东至县民间有班社组织,师徒世代相传;建国后因禁止封建迷信活动,目连戏班相继解散,民间艺人几乎绝迹。然而在尧渡、东流、杨桥、大渡口、葛公、花园等地都有目连戏台的痕迹和楹联,民间还藏有西湾乡已故老艺人魏克礼的《目连戏文》手抄本。

目连戏在民间流传时间长、影响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一定位置,值得很好研究和探讨。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