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湘西,如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
初听,是舒缓悠扬的《田园》。张家界高耸如亚当,崀山妩媚如夏娃,墨绿的壶瓶山、嫩绿的南山牧场、翠绿的五溪、暗绿的借母溪、坐龙峡、夜郎谷,是他们绿色的伊甸园。
细听,却是顽强抗争的《命运》。从尧舜征伐五溪苗民始,到西汉的王莽、东汉的刘尚、三国的孙权、明代的李自成、清代石达开、吴三桂、**袁世凯染指五溪……数百次起义,上万次战争,千万人的血染红了伊甸园。
再听,又变成狂飙突进的《**交响曲》。八年抗战,胜利的钟声在这里敲响。中国大地上**一个以坚硬的姿态刺向苍穹的血字在这里屹立,****只和平鸽从这里展翅高飞。
原来,绿色是大湘西的表情,红色是她的灵魂,而和平是她永恒的追求。那么,让我们循着一条通向胜利的和平之路,听一曲大湘西演奏的《**交响曲》吧。
**乐章:
冲破一切障碍,向前!
听,**乐章的呈示部主题竟是两把菜刀的锵锵声开场,它从桑植的大山深处,澧水的源头传来。*光冲天,风声,狂走的脚步声,洪家关靠种两亩薄田为生的土家族夫妇的四伢子“文常”,因为再不想受盐运局的盘剥,抄起两把菜刀,带起一帮农民兄弟,狂走90里山路,端掉了悬崖峡谷边的芭茅溪盐运局。这年,他20岁。他不想做个平常人,改名贺龙。他要做一条龙,挣脱大山和河流的束缚,上天入海。从此,他踏上用生命去换取自由,换取中国人当家作**利的道路。戎马一生,成了共和国的元帅、副总理。
“将来我如做不出大事业,我要把自己粉碎起来,烧成灰!”紧张冲突激越的旋律中,一个昂扬的女声破空而来。谁会相信这是悠悠溆水河边,一个富丽的四合院里娇宠长大的九**的誓言?穿越溆浦向警予故居静寂的院子,看过陈列室里她清秀工整的日记,回顾她33岁短暂的一生,我不能相信,**前,世上竟有这样的奇女子,文武双全,只做“****伟人”的梦,无论20岁回乡办学校“教育救国”,还是远赴法国巴黎莫斯科追寻**主义理想,甚或*浪漫的 “向蔡同盟”,都只为实现这个梦。她是中国**党**的女创始人,没有人比蔡和森更了解她:“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乐曲仍然尽显斗争的热潮,在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清咸丰年间建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独立院落里,16岁的地主少爷粟裕要离开家乡,去搞一支能保护老百姓的队伍。他不想再在跑马场骑马射箭了,那个天井成“一”字,客厅成“品”字,父母梦想他官居“一品”的家留不住他了。他这一去,铸就了“常胜将军”的美名,成了共和国**大将,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空留那五棵古树下,布局精巧的老房子守望。
第二乐章:
低潮中积蓄力量,潜龙在渊
激流遇到险滩,革命遭受挫折。大湘西的《**交响曲》进入压抑低沉的第二乐章。
汽车盘旋城步南山的88道弯,在接近顶峰处,一块碑立在路边:老山界。白天看这座山,挨着了天,无路攀登,不知1934年的12月8日,红军是如何夜间翻越这长征中**座难走的山的。我们只能在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去想象: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步地上去,向上看,*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下。
南山脚下的长安营古镇、有着千年古枫的长坪侗寨,红军墓、红军纪念碑讲述遭遇惨重损失的红军长征中与当地百姓的故事。小提琴如泣如诉,至通道的县溪镇,鼓点越来越急,一个紧急会议在恭城书院召开,中央红军是北上与贺龙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钻进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准备的大口袋?还是转走偏僻的贵州?这就是1934年12月12日,著名的通道转兵会议。如今,空房间里只有几把椅子。历史在简单的场景中转折。是采纳了只有列席资格的毛泽东的意见才使中央红军免于全军覆没的危险,是毛泽东在历史紧要关头给中国**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沅陵的凤凰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山下是船帆往来如织的沅水,山上有明万历年间建的小巧玲珑的凤凰寺。1938年,因发动西安事变而被囚禁的张学良就在此度过了一年有余的幽禁生活。“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当年,滚滚东流的沅水,江边的垂钓生活,路边的烧饼摊也许给了盛年的少帅些许安慰。
第三乐章:
凌空,御风,九重云外逞**
“凌空,御风;上摩苍穹,下瞰中华大地,锦绣山河在眼中。隆隆,保障山河要防空! 隆隆,保障山河要防空!”从漫长的痛苦忍耐中醒来,第三乐章开始变得激昂奋进。
一个一个城市被轰炸,中国人愤怒的目光投向天空。但中国空军仅有的91架飞机又怎能御敌?要训练一支强大的空军,要在大西南建大型战略备用机场,芷江是其中一个。
“滇黔孔道,全楚咽喉”的芷江早就有了“先有飞机,后有机场”的奇事,有近1000亩的简易机场。1938年元月,从芷江、凤凰、辰溪、会同等十余县抽调了近五万民工扩建机场。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竟然用半年的时间,用16个重达40吨的石滚,开出了有5000英尺跑道的机场,却倒下去万余人,是他们用血肉筑出了新的机场。
于是,这个四面环山,远离京广铁路的隐蔽机场,成了美国来的飞虎将军陈纳德芷江航校的训练地。1938年秋就迎来了苏联援华的20架“正义之剑”战机, 1942年,迎来了陈纳德率领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1943年,扩编为第十四航空队),威震世界的“飞虎队”。从此,一架架中美空军的“野马”、“鲨鱼”、“战鹰”从芷江起飞,像一把把利剑直指日军阵地,使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却不知战机来自何方。直到1945年初,才侦知来自芷江。
64年后的一个秋日,当我们来到芷江机场,“美国街”不见了。到哪里去找那战斗间隙喜欢打猎的陈纳德将军和他的德国爱犬乔?到哪里去找那些“英勇的美国空军之鹰”?在一面顶天立地的玻璃墙上,我只看到了2193张英俊的笑脸,这些向往鲜花和海水浴的小伙子,把青春和生命挥洒在了异国的天空。60年过去,仍有人远渡重洋,到这面墙上来寻找他们的亲人。
一定要端掉芷江!日本发动8万人,分三路进犯芷江。一定要保卫芷江!中方调集了20万人马布防雪峰山。42天,以巍巍雪峰作屏障,中美空军出动战机2500架次,连番轰炸,地毯轰炸,使日军抛尸遍野,惨败在雪峰山下。
但无论多少年过去,当我们在芷江机场上仰望,都会涌出凌空,御风,把生命的激情抒写在长空的万丈豪情。
第四乐章:
和平降临,胜利的欢呼
胜利的乐曲在1945年8月21日奏响,一架弹痕累累,机尾系上四米长红色布条的日本降机出现在湖南上空,飞机上的一挺歪把机枪被丢在了洞庭湖中,抵溆浦后沿沅水西飞,竟然误认洪江为芷江,11时10分抵芷江上空,绕机场低飞三周,以示敬意。飞机一落地,红色布条就被中美官兵撕碎收藏。
为何芷江会成为我国八年抗战史上**个洽降城,“中国的凯旋门”?
因为“芷江为敌丧师折众的进攻未逞之重镇,今春湘西会战,为我转胜起点;芷江为新生武力核心之一,广大机场银翼相接,极为壮观,城郊新车奔驰,新装备之战士荷枪站立,一片朝气,人见此,必凛于中国实力,有所戒惧”。如此,芷江当之无愧。
那座由3500万中国人的血凝成的“血”字型大理石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受降的标志性建筑。坊上题楹联,无不把芷江与抗战胜利相联,如蒋介石的“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李宗仁的“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让我们穿过两旁傲立的青松,去往洽降会场旧址,去体会“五千年未有之胜利”的喜悦吧。在黑色鱼鳞木板平房里,1945年8月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就在这里向中国受降代表萧毅肃中将递交了降书。1945年9月9日,降书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由于在芷江洽降的工作认真细致,南京的签字仪式只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
欢呼吧,庆祝吧,《**交响曲》一扫先前的紧张冲突、悲愤低沉和激烈的抗争,旋律舒缓,有了含泪的喜悦,有了胜利的欢呼和狂舞,一只和平鸽冲天而起。
当我从《**交响曲》中醒来,回望大湘西,才发现,她就是一只振翅的雄鹰,她的两翼覆盖着邵阳怀化和湘西常德张家界,她的头就在大湘西的中部芷江。看,她的翅膀在微微扇动,谁能预测她鹏程万里的前程?